甲辰七月二日宿永和寺用旧诗韵

湛湛天宇清,宛宛穹脊白。

投深得僧窗,千嶂倚苍壁。

开卷与晤言,炷香伴岑寂。

了无魔娆梦,皎皎知道力。

鸣珂绿槐影,想见下朝客。

笑我守吴门,心形等相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山中寺院生活图景。诗人朱松在甲辰七月二日夜晚,宿于永和寺,以旧诗韵抒发内心感受。诗中“湛湛天宇清,宛宛穹脊白”两句,以清朗的天空和洁白的山脊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高远的氛围。接着,“投深得僧窗,千嶂倚苍壁”描绘了诗人深入山林,找到一处僧舍窗前,群山环绕,苍壁耸立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壮丽。

“开卷与晤言,炷香伴岑寂”则展现了诗人读书与交谈的场景,以及在寂静中点燃香火的仪式感,体现了内心的平和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了无魔娆梦,皎皎知道力”表达了诗人摆脱世俗烦恼,追求精神纯净的决心和力量。“鸣珂绿槐影,想见下朝客”通过绿槐树下的响动和想象中的朝臣形象,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笑我守吴门,心形等相役”则是诗人自嘲自己仍被世俗束缚,无法完全脱离尘世的羁绊,流露出一丝无奈与渴望自由的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寺院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超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我束缚的反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422)

朱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陈蹈元

我生少所可,靡靡世一律。

如君素心人,指不三四屈。

久与宵人游,归卧常自失。

效尤起媮心,阿意增美疾。

低回强酬酢,高论形敢出。

缅怀参同子,蚤入伊洛室。

闻道既先我,论诗又奇崛。

纵横谈天口,卓荦扛鼎笔。

胜我何足云,论交敢自必。

桓公肯见规,寡过行有日。

书来约过从,一笑破萧瑟。

新凉宜灯火,永夜勘书帙。

岂无一尊酒,少促软语膝。

更呼小丛歌,未怕官长诘。

跂予占骑气,千岭秋回郁。

著鞭及清境,滟滟月华溢。

形式: 古风

次韵张漕茶山喜雨

天公积愤何曾雪,遑恤茶工贪揽撷。

无聊桃李困迟迟,暗白蔫红飞乱撷。

谁疏天汉下穹窿,苦厌风霾昏嵽嵲。

行台使者扫云手,酾酒丛祠拜灵蕝。

归来一雨动三日,沟壑遗民起垂绝。

岂唯枪旗各呈露,更喜笋蕨争芽茁。

明朝击鼓万指集,云蹬携籯穿曲折。

红尘一骑天容开,顾渚蒙山坐销歇。

帝觞尝罢思苦口,公如子牟心魏阙。

金銮谏舌夜生尘,回首山中记同啜。

形式: 古风

沙溪口望梨山

众山如连环,平野忽呀口。

孤峰插深云,气压万培塿。

区区何足杰,落落终自负。

我行清溪曲,鹤立倚筇久。

拂衣竟何时,尘土坐自垢。

长梯弄玉井,奇字窥岣嵝。

心知不能去,照水颜甲厚。

永怀山中人,独立谁与友。

神交解此意,长啸震林阜。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寄仁王求首座

片帆西借东风力,回首三山春一色。

何人孤啸月中闻,知是无尘岩上客。

风山武夷之宗支,千岩万壑帝所规。

天怜傲吏赐我履,恨不与子相谐嬉。

问法年来定成市,藤蔓遥知罥衣袂。

手攀荔子约同尝,绝胜林间啄残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