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贫家静〔净〕扫地

琼人不货帚,教童缚数头。

贫家无长物,阶净竹脩脩。

巧月到庭除,偏能为我留。

窗明地亦洁,此乐安可媮。

净秽关至性,如味别薰莸。

士品亦如斯,入室人焉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贫家主人在清贫中仍保持高洁品质的生活态度,通过日常扫地这一行为,展现了其内心的纯净与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首句“琼人不货帚”,以“琼人”比喻贫家主人,暗示其虽生活简朴,但内心纯洁,不以物质贫乏为耻。接着“教童缚数头”,说明主人教导孩子参与家务,共同维护家庭的清洁,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和谐与责任感。

“贫家无长物,阶净竹脩脩”两句,点明贫家环境虽简陋,但主人用心维护,庭院整洁,竹子修长,象征着主人虽身处困境,却能保持高雅的品格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巧月到庭除,偏能为我留”描绘了月光洒满庭院的情景,月光仿佛特意为贫家主人留下一片光明,寓意着即使在艰难时刻,也有美好的事物相伴,给予心灵慰藉。

“窗明地亦洁,此乐安可媮”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洁净给人带来的愉悦感,这种内心的满足与快乐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

“净秽关至性,如味别薰莸”通过对比净与秽,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就像品尝食物时能分辨出香草与臭物一样,一个人的品质决定了他如何看待世界。

最后,“士品亦如斯,入室人焉廋”总结了诗的主题,即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这是无法被隐藏或忽视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贫家主人在简朴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故事,表达了对简单生活与高尚人格的赞美,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视。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夜烧松明火

穷冬憺阴晦,海气交冱寒。

我无绛蜡炬,斗帐围红鸾。

樵人割松脂,焚著青烟团。

琼人轻沈檀,嗅此如茝兰。

覆瓦炷其烟,收煤有一槃。

我闻龙香剂,乃出松火残。

恨无和胶法,弃置殊可叹。

良材贵有遇,太息坐更阑。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和籴米

饥鼠徙邻家,山僮赴米市。

虽傍海人居,常餐少鲜味。

顿顿摘青葵,八口仰空地。

束带不任锄,蔬食犹怀愧。

遥望南桥坡,青苗早抽穟。

纵乏豚蹄祝,颇谙老农意。

形式: 古风

咏止酒

欢伯招我游,愁城域我止。

悲欢各有缘,不落杯匕里。

两渡琼海洋,孑身抛妻子。

中馈乏酒储,曷为嘉宾喜。

况乃逢俗宾,投觞辄欲起。

强作解事言,浊醪有妙理。

知音不在弦,得趣酒可已。

今我欲还山,此瓢永弃矣。

辟如鼠饮河,岂必窥其涘。

怀哉阮步兵,瓣香聊以祀。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和浴罢

帽束滋头垢,眼昏忌脑沭。

惟此土木躯,间日须一浴。

一洗阴埃消,阳明始来复。

兰汤候温煦,浇背徐濯腹。

伸臂按其胯,摩顶遂至足。

颓然四大蠲,跏趺瞑双目。

放体效戏禽,齿门戛哀玉。

吐纳以绵绵,灵泉任灌沃。

百孔顿嘘蒸,似烟喷钻竹。

暂入无怀乡,希夷路正熟。

小劳身乃泰,琴书间诵读。

涉趣防其流,回光湛内瞩。

逝止随流坎,何须詹尹卜。

庄叟赋逍遥,至人守缘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