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张李二同知及诸学官游石龙潭以韩公炭谷湫诗为韵分赋得捧字

鬼斧淬霜劂嵚洞,石璺津□□清湩。

一潭绀影浸秋寒,云染龙腥罥枝重。

镌瑶□□四巑岏,雄压坤维妥以巩。

人言曾见华阳儿,突□□濛珠尚捧。

云璈丁当杂梵呗,悯涸忧枯乞灵宠。

虚无怪电摇青光,谷搅崖搜雷雨□。

地储精英固如是,岂必盘涡龙所拥。

石藓镀绿攲风磴,局步下窥毛发疏。

蟠鳞潜角见无由,鱼弄戏腮微浪涌。

形式: 古风

翻译

鬼斧神工雕琢霜寒的器具,石头缝隙中流淌着清冷的液体。
一池深蓝倒映秋意,云雾缭绕下龙的气息缠绕枝头。
雕刻精美的瑶台四面环山,雄伟稳固如同大地的支柱。
人们传言曾有华阳仙子,手持明珠在此沐浴。
云中的乐器和佛音交织,祈求神灵赐予生机。
虚无中怪异的闪电摇曳青光,山谷间风雨交加。
大地蕴藏的精华本就如此,何须龙王独占盘旋涡流。
石苔覆盖的山路倾斜,向下望去,稀疏的毛发可见。
隐藏的龙鳞和潜伏的兽角难以寻觅,鱼儿戏水激起微波荡漾。

注释

淬:磨砺、淬炼。
璺:裂缝。
湩:乳汁或清液。
绀:深青色。
岏:山峰尖峭的样子。
坤维:指大地。
华阳儿:传说中的仙女。
突□□:原文缺失,可能指某种动作或景象。
梵呗:佛教唱诵经文的声音。
怪电:奇异的闪电。
谷搅:山谷间的风雨翻腾。
精英:珍贵的精华。
攲:倾斜。
蟠鳞:盘绕的龙鳞。
潜角:隐藏的兽角。
戏腮:鱼儿嬉戏时摆动的鱼鳃。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汪炎昶所作,名为《同张李二同知及诸学官游石龙潭以韩公炭谷湫诗为韵分赋得捧字》。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首句“鬼斧淬霜劂嵚洞”以鬼斧、淬霜等词汇描绘出山石之间的险峻与古老,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奇伟的赞赏。接着,“一潭绀影浸秋寒”中的“绀影”指的是潭水中映照出的树木或岩壁的倒影,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萧瑟景象。

在“镌瑶□”中,“镌瑶”形容山石的坚硬与美丽,而“四巑岏”则描绘出山峰的层叠和险峻。紧接着,“雄压坤维妥以巩”中的“雄压”表达了大自然的力量,显示出了诗人对自然之伟大的敬畏。

至于“人言曾见华阳儿,突□□濛珠尚捧”,这里的“华阳儿”可能指的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而“濛珠尚捧”则传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留恋。下文“云璈丁当杂梵呗,悯涸忧枯乞灵宠”中的“云璈丁当”形容山谷间回响的声音,而“忧枯乞灵宠”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渴求。

在“虚无怪电摇青光,谷搅崖搜雷雨□”中,“虚无怪电”描绘了天气变化的神秘和不可预测,而“谷搅崖搜雷雨”则形容山谷间风暴即将来临的情景。

最后,“地储精英固如是,岂必盘涡龙所拥”中,“地储精英”表达了对自然赋予之美好事物的珍视,而“岂必盘涡龙所拥”则通过比喻手法,强调这些美好并非只属于某一特定地方。

整首诗语言丰富,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感悟和个人情怀的抒发。

收录诗词(197)

汪炎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张赵二山长及郡城诸友小饮紫阳溪上分韵赋诗得金字

出郭未云远,野趣觉已深。

溪声洗尘梦,树影凉絺襟。

师模炯连璧,士价逾兼金。

杯行孰为侑,间关爱幽禽。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同侪坚挽同游用韵为谢然终不能从也

道人结庐青山巅,如望蓬莱无渡船。

石栈天梯欲千仞,流水桃花知几年。

辟佛谁持退之论,入社岂废渊明贤。

亦闻曾破虎溪界,暂往勿谓吾无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戏题江冲陶池亭

寒荫竹梢云,清分稻畦水。

无令鸥鹭知,惊散菰蒲雨。

形式: 五言绝句

早雪

起晚寒犹力,衣棱刮肉铦。

吟豪须火逼,汲瓮被冰粘。

犬卧贪依灶,乌窥欲下檐。

遥峰惊变状,琢玉闯疏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