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梅花引.秋夜听内弹清江引

半帘花影入房栊。对孤桐。抚丝桐。

鼓一再行,绕指动清风。

指下风生松下应,拂白石,响清泉,雨淙淙。

淙淙瑟瑟满晴空。曲未终。意无穷。

听也听也,听忽变、换羽移宫。

又似贯珠声断百寻中。

此夜香闺幽梦冷,月落也,飞别鹤,送归鸿。

形式: 词牌: 江城梅花引

鉴赏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江城梅花引·秋夜听内弹清江引》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秋夜画卷。开篇“半帘花影入房栊”,以轻盈的花影透过半掩的窗帘,暗示了室内环境的雅致与宁静。接着,“对孤桐”和“抚丝桐”展现了弹奏者在清寂的夜晚独自抚琴的情景,孤桐与丝桐的结合,寓意高洁与艺术的共鸣。

“鼓一再行,绕指动清风”描绘了琴音的流畅与灵动,仿佛清风随着琴弦起舞。接下来,琴声如松涛、泉流,悠扬而深远,营造出空灵的意境。“淙淙瑟瑟满晴空”更是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的景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音乐的海洋中。

“曲未终,意无穷”表达了乐曲的韵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随后,琴声忽变,如同珠落玉盘,又如穿越百寻深谷,变化多端,令人惊叹。结尾处,“此夜香闺幽梦冷,月落也,飞别鹤,送归鸿”则借景抒情,以月落、鹤飞、鸿雁归去,象征着弹琴者内心的孤独与远方的思念,以及听者在深夜中的深深感动。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听琴的体验与秋夜的景色、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清江引的独特魅力,以及作者对音乐艺术的深情赞美。

收录诗词(469)

董元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步月.月下携小婢登锡山

八九峰峦,十三娇小,相携月下芳姿。

山空人静,玉臂倩扶持。

花弄影、浑身上下,风动竹、忽地惊疑。

偏消受,一天清景,冷露湿鞋儿。

望梁溪城郭,恰幽辉皎洁,处处追随。

扑流萤、微挥轻箑,倚翠袖、斜覆纤絺。

回船也,夫人犹自爱眠迟。

形式: 词牌: 步月 押[支]韵

惜红衣.午日桃溪舟中

有水有山,无花无酒。

蒲根谁切,角黍空涎,雨湿征衫透。

蓬窗萧瑟,两三个、鹭朋鸥友。怜否。

痛饮新茶,半醉歌铜斗。

海榴深院,綵线虚悬,此际频回首。

还忆去年时候,章江口。

随意钗符艾虎,异地银筝红袖。

总飘零,恰是,楚尾吴头如旧。

形式: 词牌: 惜红衣

八六子(其一)杨青岩舅遂初堂宴集

遂初堂。先生解组归来,引客壶觞。

正夭矫盆梅作供,玲珑绮石堪携,微风送凉。

流连带水回廊。半壁青山图画,一帘白石羲皇。

更争拂吟笺,斜书绛帖,弹棋赌子,投壶角胜,总向竹叶徐倾家酝,紫茸频试新枪。

尽疏狂。还教索醉千场。

形式: 词牌: 八六子 押[阳]韵

八六子(其二)游康山,同吴天篆、潘原白

问康山。重门窈窕深藏,曲巷回环。

正路转层台百折,堂开峰顶三楹,萧然掩关。

良朋缓步跻攀。绕郭帆云樯影,隔江雾髻云鬟。

恰三月烟花,短垣纵目,万家楼阁,小亭徙倚,又见槛内名葩婀娜,枝头好鸟绵蛮。

客心闲。解衣坐啸忘还。

形式: 词牌: 八六子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