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资政挽词二首(其二)

峨峨陉土厚,自古葬贤人。

百尺不逢水,千年空闭春。

夜台埋琬琰,陇道刻骐驎。

西望缘缨泪,曾无幕府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山势高峻土层深厚,自古以来这里埋葬着贤德之人。
即使挖掘百尺深,也难见水源,千年过去,春天的气息也被封闭在这里。
夜晚的墓穴中安息着珍贵的玉璧和美石,道路上刻有骏马的雕像。
遥望远方,心中满是泪水,因为这里从未有过幕僚宾客的聚集。

注释

峨峨:形容山势高峻。
陉土:山岭上的土壤。
贤人:品德高尚的人。
百尺:极言深度。
水:象征生机。
空闭:空寂封闭。
夜台:墓穴,阴间。
琬琰:美玉,比喻高贵纯洁。
陇道:山路,墓道。
缘缨:因怀念而流泪。
幕府宾:幕僚或宾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逝去的吴资政的深深哀思。诗中通过描绘陵墓的雄伟和环境的肃穆,展现了对贤人的敬仰和怀念。

"峨峨陉土厚",开篇以峻峭的山陵地形起笔,暗示了墓地的庄重与深厚的历史底蕴;"自古葬贤人",进一步强调了吴资政作为贤者的地位。接下来的两句"百尺不逢水,千年空闭春",运用夸张手法,描述了陵墓的高大和长久的静寂,仿佛时间都为之停留,春天也未能打破这份沉寂。

"夜台埋琬琰","夜台"指墓穴,"琬琰"借指美玉,象征着吴资政的高尚品质如同美玉般被深藏地下;"陇道刻骐驎","陇道"即墓道,"骐驎"为祥瑞之兽,形象地描绘了墓前的雕刻,显示了对亡者的尊崇。

最后两句"西望缘缨泪,曾无幕府宾",表达了诗人站在西边遥望墓地时的悲痛之情,惋惜再无幕僚宾客能如吴资政般才德并重。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体现了梅尧臣对故人的缅怀和敬仰。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吴资政挽词二首(其一)

天下文章老,为公地底铭。

平生怀道德,铺写若丹青。

蒲市一朝罢,洛人皆泪零。

嗟嗟庙堂贵,今以柏为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坐睡依韵和持国

坐久既生倦,渐看冠佩斜。

钟声传紫禁,乌影转西华。

窃印后当致,触屏前未嘉。

不为疏慢意,何用北窗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希深本约游西溪信马不觉行过据鞍联句

有意访西溪,顺途吟思迷。

及兹询野老,已恨过芳蹊。

醉客但多兴,幽禽空自啼。

无由驻金勒,林表日光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希深所居官舍新得相府蔬圃以广西园

楚相拔葵后,萧条三亩馀。

烟畦偶连畛,蕙圃得增墟。

便欲开春沼,何妨薙野蔬。

始添台榭美,况近子云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