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资政挽词二首(其一)

天下文章老,为公地底铭。

平生怀道德,铺写若丹青。

蒲市一朝罢,洛人皆泪零。

嗟嗟庙堂贵,今以柏为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世间文章如老者,深深烙印在公心。
他一生秉持道德,如同绘画般鲜明展现。
蒲市一旦废弃,洛阳之人皆泣不成声。
感叹啊,庙堂之上权贵,如今庭院都以柏树为装饰。

注释

文章:指文学作品。
老:比喻久远、资深。
道德:伦理规范和品德修养。
丹青:绘画艺术,这里比喻文字生动。
蒲市:古代市场名,此处代指商业活动。
洛人:洛阳人,泛指当地居民。
泪零:流泪不止,形容悲痛。
庙堂:朝廷,指国家权力中心。
柏为庭:以柏树装饰庭院,象征简朴或清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挽词,悼念的是吴资政。首句“天下文章老”,赞誉吴资政在文学上的地位崇高,如同文坛的老前辈。次句“为公地底铭”进一步强调他的德行深植人心,如同地下铭记的丰碑。第三句“平生怀道德”概括了吴资政一生秉持的道德操守,第四句“铺写若丹青”则比喻他的文字如绘画般生动鲜明。

第五句“蒲市一朝罢”,可能指的是吴资政的职务变动或去世,蒲市可能是他任职的地方,一朝罢表示突然结束。第六句“洛人皆泪零”表达了洛阳(可能指吴资政家乡或与他关系密切的人)之人对他的离世感到悲痛,泪水如雨下。

最后两句“嗟嗟庙堂贵,今以柏为庭”感叹朝廷失去了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人物,如今只能以种植柏树来寄托哀思,寓言中透露出对吴资政的惋惜和敬仰之情。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缅怀故人的挽诗,表达了对吴资政高尚品德和文学成就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坐睡依韵和持国

坐久既生倦,渐看冠佩斜。

钟声传紫禁,乌影转西华。

窃印后当致,触屏前未嘉。

不为疏慢意,何用北窗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希深本约游西溪信马不觉行过据鞍联句

有意访西溪,顺途吟思迷。

及兹询野老,已恨过芳蹊。

醉客但多兴,幽禽空自啼。

无由驻金勒,林表日光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希深所居官舍新得相府蔬圃以广西园

楚相拔葵后,萧条三亩馀。

烟畦偶连畛,蕙圃得增墟。

便欲开春沼,何妨薙野蔬。

始添台榭美,况近子云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弟著作宰南陵

新买紫骝马,欲归清弋江。

去弹琴雁独,来认舄凫双。

橐实收盈篚,浓醅熟满缸。

弟兄相忆否,风烛旧西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