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覆叶县鲁山田李晋卿饯于首山寺留别

我本山水乡,看山常不足。

自从到官来,尘事便拘束。

尝闻此山寺,法宇深云木。

无由一来过,梦想向岩谷。

按田趋邻疆,跨马涉平陆。

良友送我行,偶与赏心属。

禅庭鸣白鸡,祖席歌黄鹄。

野气逼人寒,岚光添酒绿。

言离非远离,但爱交情笃。

重游应有期,君亦行车促。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原本来自山水之地,看山总是看不够。
自从担任官职以来,世俗之事就束缚了我的脚步。
曾听说这座山上的寺庙,坐落在深深的林木之中。
却无法亲自去拜访,只能在梦中神游于山谷之间。
按照田地划分,走向邻近的边界,骑马穿越平坦的土地。
好友们送我出行,偶尔能与他们共享愉快的心情。
寺庙中的白鸡鸣叫,宴会上唱起黄鹄之歌。
野外的寒气侵人,山岚的光芒使酒更显翠绿。
虽然即将分离,并非真正的远离,只因珍爱我们的深厚友情。
期待着再次重游,只是你行程匆匆,难以相聚。

注释

山水乡:指自然环境优美、山水环绕的地方。
尘事:指世俗的事务和纷扰。
法宇:寺庙的殿堂。
岩谷:岩石和山谷,代指山中景色。
良友:好朋友。
禅庭:佛教寺庙,此处可能指宴会场所。
岚光:山间的雾气或光影。
笃:深厚,忠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检覆叶县鲁山田李晋卿饯于首山寺留别》,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怀念以及与朋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首句“我本山水乡,看山常不足”,诗人自述出身于山水之间,对自然景色有着难以满足的热爱。然而,“自从到官来,尘事便拘束”,官场生活使他无法常常亲近山水。

接着,诗人回忆起曾听说过的山寺“法宇深云木”,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未能亲临的遗憾。“无由一来过,梦想向岩谷”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山林的向往和现实的无奈。在朋友的陪同下,“按田趋邻疆,跨马涉平陆”,诗人得以暂时逃离尘世,与好友一同欣赏美景。

宴会上,“禅庭鸣白鸡,祖席歌黄鹄”,描绘了寺庙中的宁静与欢愉,山野之气让人心生寒意,而岚光则增添了酒的清冽。诗人说“言离非远离,但爱交情笃”,表达了虽然即将分别,但友情深厚,距离并不妨碍彼此的情感。

最后,诗人期待着“重游应有期,君亦行车促”,预示着将来还有重逢的机会,而友人此刻也因行程匆匆而不得不离去。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友情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欲阴

鸲鹆知天风,鹁鸪知天雨。

途路厌尘昏,车马烦泥沮。

阴仍老易觉,体质预辛楚。

安坐与壮年,慎勿忘酒脯。

形式: 古风

欲晚访韩持国忽道损见过不克往持国示诗因答

西云沉日脚,命仆驾我车。

我车已在庭,有客方诣庐。

谈笑不觉夕,鸡黍且烦渠。

重约勿以怪,但当摘园蔬。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淘渠

开春沟,畎春泥。五步掘一堑,当途如坏堤。

车无行辙马无蹊,遮截门户鸡犬迷。

屈曲措足高复低,芒鞋苔滑雨凄凄。

老翁夜行无子携,眼昏失脚非有挤。

明日寻者尔瘦妻,手提幼女哭嘶嘶。

金吾司街务欲齐,不管人死兽颠啼。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淮阴侯庙

韩信未遇时,忍饥坐垂钓。

归来淮阴市,又复逢恶少。

使之出胯下,一市皆大笑。

龙蛇忽云腾,蛭螾岂能料。

亡命乃为将,出奇还破赵。

用兵不患多,所向孰敢摽。

功名塞天地,剪刈等蒿藋。

于今千百年,水上见孤庙。

鹭衔葭下鱼,相呼尚鸣叫。

高皇四海平,有酒不共釂。

古来称英雄,去就可以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