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沈宜修的《乌夜啼》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画面。首句“雨过暮蝉轻噪”,通过雨后的蝉鸣,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天开远骛低飞”描绘了天空开阔,远方的鸟儿低空盘旋,暗示时光流转,万物各有其序。
“清光原似当年好,人事古今非”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感慨人事变迁,世事无常。"燕子尚留春恨,莲房又落秋衣"借燕子和莲花的意象,进一步渲染季节更迭,人生如梦的感触。燕子留恋春天,莲蓬凋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暗示着时光流逝,旧事物的消逝。
最后两句“斜阳休问愁多少,遮莫尽鸥矶”以夕阳西下,鸥鸟栖息的景象收尾,诗人劝慰自己不必深究愁绪几何,毕竟自然界的规律无法改变,只能任由岁月流转,自我宽慰于鸥鸟相伴的宁静之中。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变迁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