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其一)

秋风西北起,吹我游子裳。

浮云从何来,安知非故乡。

萧萧胡马鸣,翩翩下枯桑。

暮色入中原,飞蓬转战场。

往路不可怀,行役自悲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风起时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篇“秋风西北起,吹我游子裳”以秋风起为背景,渲染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游子的衣裳在秋风中飘扬,仿佛在诉说着旅途的艰辛与漂泊的无奈。接着,“浮云从何来,安知非故乡”,诗人借浮云的无定性,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即使身处异乡,也难以忘怀那份对家的依恋。

“萧萧胡马鸣,翩翩下枯桑”两句,通过胡马的嘶鸣和落叶的飘零,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孤独与哀愁。胡马的鸣叫似乎在诉说它的思乡之情,而枯桑的落叶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这两句将自然景象与情感巧妙结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情感更加深沉。

“暮色入中原,飞蓬转战场”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画面,暮色笼罩大地,飞蓬随风飘转,暗示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这里的“中原”既可指广袤的大地,也可暗喻国家的中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往路不可怀,行役自悲伤”点明了主题,无论是回忆过去的美好还是面对未来的未知,都充满了悲伤与无奈。行役之人,无论走到哪里,心中都难以摆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哲学意味。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古意(其二)

新人一何好,年颇十五馀。

本自贵家子,秦氏有名姝。

故人行采桑,值我城南隅。

颜色各精妙,手爪亦相如。

故人工纨素,新人工笙竽。

笙竽未讵央,纨素色已渝。

人生无新故,夫婿自言殊。

形式: 古风

古意(其三)

嶰阴有孤竹,常含千岁霜。

截为雄鸣管,其音中清商。

岂不在人耳,世已无凤皇。

新声自一时,艳曲乱高倡。

安得日相御,并坐君子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古意(其四)

十五漳河女,出身邯郸庭。

丝竹妙一世,纤手何泠泠。

清商有馀悲,慷慨为新声。

中曲若无人,含意已独明。

知音难再遇,红妆日夜零。

奋响发浮云,摧耳不能听。

形式: 古风

古意(其五)

英英天上云,不照浊水泥。

新婚日以亲,贱妾日以携。

繁声出皓齿,妙舞生春姿。

缟綦难为容,弃如秋草萎。

念当羽翼乖,依依即路岐。

良人无古欢,妾自中心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