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草玄亭前老侯芭,赠我鞓红三朵花。
一春风雨伤麦麻,天香何事来山家。
且劝花王一杯酒,更祝花王千万寿。
洛阳名苑今在否,未必开花大如斗。
有花可赏不负春,红紫转眼俱成尘。
酣歌谁识李翰林,酒楼柳絮愁杀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赠送花朵,诗人对此作出了回应。从中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以及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情感寄托。
"草玄亭前老侯芭,赠我鞓红三朵花" 这两句描述了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者在草玄亭前,将自己培育的三朵红色牡丹送给诗人。这里展现了老者的慈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一春风雨伤麦麻,天香何事来山家" 这两句则转向自然景象,描述了一场春日的风雨影响了农作物,同时天空中飘来的花香引发诗人对于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且劝花王一杯酒,更祝花王千万寿" 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美好事物(以牡丹为代表)的庆贺和祝愿,希望它们能够长存不衰。
接下来的 "洛阳名苑今在否,未必开花大如斗" 则是一种质疑和怀念,诗人提及了历史上著名的洛阳牡丹园,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可能无法企及过去辉煌的感慨。
"有花可赏不负春,红紫转眼俱成尘"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生命短暂和花开花落的哲理思考。强调了珍惜当下的美好,因为一切都会随时间而逝去。
最后 "酣歌谁识李翰林,酒楼柳絮愁杀人" 则是一种对诗人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友情的怀念。诗人提及了自己酣畅淋漓的歌声,以及自己在酒楼中对昔日好友李翰林的思念,感觉到世事无常,愁绪满目。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美好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切感悟。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杜老曾题品,依稀旧隐居。
颇知书有味,肯教子为儒。
筑屋先通燕,开池剩养鱼。
相邀须饮醉,酒熟不烦沽。
八十一年休,云何不首丘。
岂无商女恨,肯作贾胡留。
书籍从人卖,田园有子收。
乌聊山在望,风雪去悠悠。
我思南山阳,谷神何绵绵。
松下笑相别,惚恍忘岁年。
寄我犹龙经,文字入幽玄。
终期白石顶,击竹歌游仙。
腹无贮酒肠,小饮辄大醉。
醉馀嗽即作,痰唾连涕泗。
酒亦有何好,上策当自治。
无钱赊不来,不饮特易事。
何如饭疏食,饱矣曲肱睡。
莫笑我独醒,中有至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