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自然中的宁静生活。开篇“杜老曾题品,依稀旧隐居”两句,通过杜甫对美好景物的品鉴,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先贤选择幽静处所的理解和向往,也映射出自己寻找心灵寄托的愿望。"颇知书有味,肯教子为儒"显示了隐士不仅自得其乐,而且乐于分享知识,把自己的儿子教育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
接下来的“筑屋先通燕,开池剩养鱼”两句,则具体描绘了隐士如何在自然中构建和谐的生活空间。"相邀须饮醉,酒熟不烦沽"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与朋友相聚时的悠然自得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居所选择、生活方式以及人际交往的描写,展现了隐士对于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其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