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诗(其一)王元美

元美何翩翩,夙昔秉灵异。

京洛多冠盖,操觚各自媚。

所遇无此物,识曲听其伪。

大雅久沈邈,时淆作者至。

俛仰知音稀,含兹未伸意。

但坐奋逸响,侧身向天地。

虚名喜误人,依依千载事。

浮云相揽持,白日一高视。

四顾命俦匹,中怀谁可致。

凌厉子长气,文章此未坠。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五子诗(其一)》,是为纪念王元美而作。诗中描绘了王元美的才华与独特气质,以及他在当时文坛的地位和影响。

首句“元美何翩翩”,以翩翩起舞的形象比喻王元美的风度与才华,展现出他超凡脱俗的气质。接着,“夙昔秉灵异”点明王元美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情与智慧。

“京洛多冠盖,操觚各自媚”描绘了京城洛阳文人云集的盛况,众多文士各展才华,互相追捧。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能遇到像王元美这样真正具有才华与品格的人却极为罕见。

“所遇无此物,识曲听其伪”强调了王元美在当时的独特性,指出在众多文人中,能识别真伪、坚守自我品格的人并不多见。

“大雅久沈邈,时淆作者至”反映了当时文坛的混乱局面,许多作品缺乏深度与内涵,而王元美则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人格,成为了文坛的一股清流。

“俛仰知音稀,含兹未伸意”表达了对王元美知音难觅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王元美内心深处未尽之意,即对文学创作的追求与理想。

“但坐奋逸响,侧身向天地”描绘了王元美在文学创作中的自由奔放与对天地宇宙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考。

“虚名喜误人,依依千载事”提醒人们不要被虚名所迷惑,强调了王元美对真实与永恒价值的追求。

“浮云相揽持,白日一高视”以自然景象象征王元美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他如同天空中的白云,自由飘荡,又如正午的太阳,高悬于天际,照亮世间。

“四顾命俦匹,中怀谁可致”表达了王元美在寻找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以及对理解与共鸣的深切期待。

“凌厉子长气,文章此未坠”总结了王元美在文学上的成就与影响力,他的作品如同子长(司马迁)的传世之作,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千年后仍然熠熠生辉,成为后世学习与借鉴的经典。

整首诗通过对王元美个人特质、文坛环境、创作理念及历史地位的描绘,展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是一首充满敬意与赞美之情的作品。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五子诗(其一)谢山人榛

落落沧海客,高视翰墨林。

披褐登燕台,悲风吹我襟。

踯躅冠盖间,四顾营知音。

淫思构篇章,一一郢中吟。

交李道益广,救卢义何深。

中怀皎白日,末俗徒黄金。

妻子且不问,况乃腥腐侵。

食胆岂不苦,斯文故难任。

茫茫四海内,独用千古心。

不学蓬蒿士,悠悠空陆沉。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五子诗(其二)李郎中攀龙

此物孕灵造,显晦洵有神。

寂寞汉魏后,乃复梃斯人。

矫矫秉孤尚,流俗谁相因。

直视千载前,识曲辨其真。

昌运幸中启,群英咸来臻。

玄夜升海日,昭灼开迷津。

众星何历历,周环随北辰。

遂令同心者,周旋若一身。

白日发高唱,青天气益振。

侧身望泰华,可以表嶙峋。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五子诗(其三)梁比部有誉

梁生南海彦,早岁握明珠。

滔荡秉大节,深湛思独殊。

献赋聊薄游,偶与同好俱。

杨榷得宜筌,清响奋天衢。

大雅一以振,巴人空滥竽。

浊世多局促,中怀惨不舒。

振衣谢尘网,逝将还旧庐。

增城与罗浮,仙人可等期。

伊余薄世恋,夙昔同玉趋。

安得凌风翼,与尔长相须。

形式: 古风

五子诗(其四)宗考功臣

吏部信玮杰,洞识一何早。

岩廊岂不逢,艺苑从所好。

佳时美游遨,清飙洒兰藻。

握手时髦前,论心感同调。

矩矱怀先民,努力肆探讨。

叹息白日驰,健翮凌风矫。

探珠万仞渊,倏忽得至宝。

伤彼击缶徒,悠悠亦空老。

首为金石盟,海内存此道。

时难交弥敦,岁寒共相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