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朝郭祥正所作的《水涨》,描绘了山雨连绵导致溪流暴涨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力量。
首句“山雨连朝注”,开篇即以“连朝”二字强调雨势之持续,加之“注”字,形象地描绘出雨水倾泻而下的壮观情景。接着,“溪流没草亭”一句,将视线从山间转向溪流,溪水因雨水的汇聚而迅速上涨,甚至淹没了岸边的草亭,展现了水势之猛。
“蛟鼍方汹汹,鸿雁自冥冥”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水中蛟鼍的活跃,它们在暴涨的溪水中翻腾跳跃,展现出一种野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则描绘了天空中鸿雁的飞翔,它们在雨后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与水中的蛟鼍形成鲜明对比,营造了一种静动结合的画面感。
“只恐翻河汉,终当见日星”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水势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水势可能达到极致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水势最终会退去,展现出自然界循环往复的规律。这里的“河汉”既指真实的河流,也暗喻了广阔的天地,而“日星”则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预示着即使在暴雨过后,光明与希望终将到来。
最后,“波澜平地作,嗟叹未曾经”两句,总结了整幅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水势虽大,但终会归于平静,这不仅是自然界的现象,也是人生的哲理,提醒人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应保持乐观与坚韧的态度。
整体而言,《水涨》一诗通过对暴雨后溪流暴涨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力量,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