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文殊笑,普贤嗔,眼里无筋一世贫。
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法泉的作品,以文殊和普贤两位佛教菩萨的形象入手,展现了对世俗观念的独到见解。"文殊笑"象征智慧的超脱,"普贤嗔"则暗示了执着的困惑。"眼里无筋一世贫",形象地描绘出那些过于追求权位的人,因为缺乏内心的丰盈而一生贫瘠。接下来的"相逢尽道休官去",反映出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隐逸思想,人们常劝告他人辞官归隐。
然而,诗人以反问的方式揭示出一个现实:“林下何曾见一人?”意即在看似清静的山林之中,真正能放下尘世、超然物外的人又有几何?这句诗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表达了对世人追求表面清高而内心未能解脱的讽刺。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简洁,通过对比和反问,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世俗的虚伪,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讽刺意味。
不详
时人欲识南禅路,门前有个长松树。
脚下分明不较多,无奈行人恁么去。
莫恁去,急回顾,楼台烟锁钟鸣处。
要去不得去,要住不得住。
打破大散关,脱却娘生裤。
来不来,去不去。脚下须弥山,脑后擎天柱。
大藏不能宣,佛眼不能觑。
诸禅德,渐老逢春解惜春,昨夜飞花落无数。
腊月烧山,对面热谩。瞥然悟去,身在长安。
咄哉无限未归客,沙里求油实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