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归得茅斋松竹边,看风看雨亦欣然。
空檐知与阶何故,须把青苔滴似穿。
诗人将自己的归隐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通过“归得茅斋松竹边”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看风看雨亦欣然"则表明诗人对于四季变化的喜悦之情,无论是春夏秋冬,都能从中找到乐趣。
接着,“空檐知与阶何故”这句透露出诗人细腻的情感,他似乎在询问那无声的檐前滴水为何与静默的台阶产生共鸣。这种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关注和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须把青苔滴似穿”则是对上述情景进一步的描写,诗人用“须把”二字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同时通过“青苔滴似穿”的意象,将自然界的细微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里的“青苔”不仅是对景物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淡泊明志、与自然合一的诗人形象。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荒馀只怪不愁声,好语烦君细细听。
秧早不由田父懒,蚕迟端待柘阴成。
迟日何缘似个长,睡乡未苦怯茶枪。
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只是香。
报答春光酒一卮,贫中无酒著春欺。
作诗细与东风道,未必东风肯要诗。
行春莫放一日一,修禊仍逢三月三。
忍遣晴光作阴雨,更将急溅涴春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