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老庵

兹山韫奇胜,四野穷眺览。

近峰擢矛剑,远巘矗莲萏。

云霞发光彩,气候变舒惨。

啼禽不能名,秀芳多可揽。

招提就丘壑,初地首铅椠。

精庐烂金碧,净供欢藜糁。

佛香昼绵绵,法鼓晨紞紞。

林风忽飘摇,天乐随簸撼。

灵泉初发蒙,温液遂盈坎。

异源判炎凉,及物万尘黕。

西南江路永,水墨画色淡。

沤鸟破青冥,帆樯出葭菼。

吾人事探讨,绝境更平澹。

悟真心自知,得隽首独颔。

剪茅地夷爽,筑基土强鹍。

长松启门扃,怪石列窊窞。

遂初本逍遥,知略贵刚敢。

颓龄惜鬓发,壮节露肝胆。

由来抱轩昂,岂复甘黯黮。

辞满异多秩,掺袪嗟不寁。

高风故难继,弱质因自感。

涧肩疲负任,勿药羞是鞓。

愿言尔为邻,宁使我馀憾。

即今桑榆景,光翳将就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林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禅宗之静。诗人刘攽以“兹山韫奇胜”开篇,点明了山中蕴藏的奇异美景,随后通过“四野穷眺览”表达了对四周景色的尽情欣赏。

接着,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近峰擢矛剑,远巘矗莲萏”,将山峰比作矛剑,远山比作莲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势的峻峭与山形的秀丽。云霞、气候、啼禽、秀芳等元素的加入,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

诗中还特别提到了寺庙的存在,“招提就丘壑,初地首铅椠”,暗示了山林中的修行之地,以及僧侣们的生活状态。寺庙的金碧辉煌与日常生活的简朴形成对比,体现了佛教精神的内敛与超脱。

“佛香昼绵绵,法鼓晨紞紞”描绘了寺庙中的宗教氛围,香火不断,法鼓声声,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又宁静的气氛。林风、天乐、灵泉等自然元素的融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使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生动。

西南方向的江路、水墨画般的淡雅色彩、飞翔的鸥鸟、远处的帆船,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幅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广阔与壮丽。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吾人事探讨,绝境更平澹”表达了诗人对探寻真理、追求内心平静的渴望。悟真心、得隽首独颔,意味着在心灵深处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最后,诗人以“剪茅地夷爽,筑基土强鹍”描绘了自己理想中的居所,强调了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宁静。长松、怪石、门扃、洼窞等元素的加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禅宗精神以及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潼关

上有苍苍山,下有浑浑流。

两崖类筑甬,中道才容辀。

关门密相望,设险非一秋。

借问前代人,屈指嬴与刘。

乃知伯王功,天险参人谋。

百二制六国,一面当诸侯。

东惭洛阳薄,北视朝歌羞。

时平郡国通,官守轻戈矛。

旅程兹出关,怅然为淹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汜水关

四山环若屏,土色类坚石。

青冥积霭间,古径漏天隙。

虎牢一何险,飞鸟不可历。

狭处乃容车,天形正修白。

山行十里尽,路与洪河直。

惊波走狂沙,澒洞踏虚壁。

寒光著面目,噤蘖避剑戟。

殷然出地雷,下与千仞鬲。

壮哉造化功,置此限南北。

乃知巢居民,老死皆异域。

帝鸿始舟车,夏禹勤底绩。

轮蹄日相寻,隘路遂开坼。

因缘楚汉交,英雄因智力。

杀人何其悲,贻患实自昔。

西风卷零雨,昏雾白日匿。

泥涂未遽央,客子怨行役。

形式: 古风

春日凉榭寄戴大临

老去苦无悰,春还暂真赏。

念无俗虑侵,得以山林往。

寻幽喜人远,习静憎禽响。

东风日暄和,触事全胜尚。

形式: 古风

晚步寄徐从道

日夕兴颇适,逍遥步城隅。

连峰苍翠间,决沟见平湖。

鸟去一何逸,白云与之俱。

太虚自无碍,真意宁有拘。

春华白蔼蔼,欣欣动群枯。

园畦亦成趣,嫩绿荣寒蔬。

思君昨相语,水木西山居。

况此天气新,田野多欢娱。

注想已自尔,念归定何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