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吟(其一○九)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重惜时。

争向伪时须便信,奈何真处却生疑。

既称有客告曾子,岂为无人毁仲尼。

父子君臣独未免,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欧阳修并非只爱写诗,对他来说,诗是珍惜时间的表现。
在虚假的时代,人们轻易相信,但在真实之处,他反而产生疑惑。
既然有人像曾子那样向他请教,怎能因为没有人诋毁孔子而感到困扰。
即使是父子君臣这样的关系,也未能幸免质疑,这并非欧阳修只爱写诗。

注释

尧夫:指欧阳修。
爱吟诗:只爱写诗。
吟诗:写诗。
惜时:珍惜时间。
伪时:虚假的时代。
便信:轻易相信。
真处:真实之处。
有客:有人。
告曾子:像曾子那样请教。
仲尼:孔子。
父子君臣:家庭和政治关系。
未免:未能幸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首尾吟》系列中的第十九首。诗人邵雍以尧夫自比,表达了他的价值观和对时代的感慨。他认为,诗歌并非单纯为了吟咏,而是他珍惜时间、关注现实的一种方式。在动荡的时代里,人们容易被虚伪的言论所蒙蔽,诗人借此警示人们要辨别真伪,不应轻易相信表面之言。

诗中提到“争向伪时须便信,奈何真处却生疑”,表达了对社会上伪善风气的批判,同时也强调了在真假难辨之际保持清醒判断的重要性。诗人引用孔子弟子曾子和孔子被诋毁的例子,暗示即使贤者也可能遭受非议,但他并不因此而改变自己的立场,坚持真理。

最后,诗人再次强调自己并非仅仅因为喜好吟诗而作诗,而是借诗来揭示社会现象和表达对伦理道德的坚守。整首诗寓含哲理,体现了邵雍深沉的人生观和对社会现实的洞察。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首尾吟(其九)

尧夫非是爱吟诗,虽老精神未耗时。

水竹清闲先据了,莺花富贵又兼之。

梧桐月向怀中照,杨柳风来面上吹。

被有许多闲捧拥,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六十)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不乐时。

明月恰圆还却缺,好花才盛又成衰。

返魂丹向何人用,续命汤于甚处施。

天听虽高只些子,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一一八)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何所为。

睡思动时亲瓮牖,幽情发处旁盆池。

寻芳更用小车去,得句仍将大笔麾。

馀事不妨闲润色,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一一三)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自试时。

事体待谙然后信,人情非久莫能知。

同沾雨露蒿莱质,独出雪霜松柏姿。

见惯不如身历过,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