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行

谐乐无疾奏,清识无急觞。

若论壮士志,澒洞为中肠。

剖掷当君前,中有一寸霜。

击衣呼豫让,向风刎田光。

交者不利身,差胜轻薄行。

微躯不自惜,破胆与谁尝。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烈士行》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壮志凌云的烈士形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烈士内心世界的激烈冲突与坚定信念。

“谐乐无疾奏,清识无急觞。”开篇即以“谐乐”与“疾奏”、“清识”与“急觞”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纯净追求的向往。疾奏代表了世俗的喧嚣与浮躁,而清识则指向内心的平静与清明,急觞则是急于求成的心态象征。这两句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预示着接下来将展现的是一种超越表面现象、深入内心世界的精神探索。

“若论壮士志,澒洞为中肠。”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壮士之志比作“澒洞”,这是一种形容广阔无垠、深邃莫测的状态,暗示壮士的志向宏大且深沉,如同大海般深不可测。这里不仅描绘了壮士的内心世界,也体现了诗人对其精神境界的高度赞扬。

“剖掷当君前,中有一寸霜。”这一句通过“剖掷”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壮士愿意为理想付出一切的决心。同时,“中有一寸霜”则象征着壮士内心的坚定与冷峻,即使面对严寒,依然保持清醒与冷静,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气度。

“击衣呼豫让,向风刎田光。”引用了历史上的两个著名典故:豫让为报知遇之恩,不惜自残;田光为了保护秘密,自刎以示忠诚。这两句话通过对比,强调了壮士在面对困境时的决绝与忠诚,以及他们对理想与正义的执着追求。

“交者不利身,差胜轻薄行。”指出真正的友谊或盟约不应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而是基于共同的理想与价值观。这不仅是对壮士行为的肯定,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

“微躯不自惜,破胆与谁尝。”最后两句表达了壮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甚至不惜“破胆”(比喻勇敢无畏),来实现心中的理想与抱负。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整首诗的核心所在,也是对烈士形象最深刻的刻画。

综上所述,《烈士行》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典故,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壮志凌云、勇于牺牲的烈士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正义的崇高追求,以及对壮士精神的深切赞美。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晚凉

晚凉庭院好,风叶落先秋。

感尔萧疏态,添馀浩荡愁。

披襟祛俗吏,摇扇却平头。

美满今宵梦,真轻万户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答和维衍二首(其一)

连旬忆君得君问,书意不尽继以诗。

迩来吾子才大进,但怪胡尔愤激为。

冬烘一言进左右,吾辈穷薄命所司。

风云月露苦刻镂,元气未必无亏遗。

从来才人感秋气,如豆合黄素染缁。

赋才如此穷尚尔,此意未薄宜深思。

比闻亦作湖海计,此我覆辙当鉴之。

乡闾嬛薄百无恋,讵忘亲鬓霜丝丝。

吹箫乞子行处有,幸者得饱否尚饥。

年时我实深味此,若复劝驾吾谁欺。

虽然穷蹙岂了事,言之泪下如粳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答和维衍二首(其二)

我行绕江百向背,未得径渡波滔滔。

宣州十日解鞍卧,又听万绿喧青蜩。

当头作剧赵顿日,六十画刻何迢迢。

知君怜我有羸疾,那禁触热如燖炰。

滨江瘴湿更多厉,遍体疮溃流黄膏。

闻君亦复有同病,当竟静处勤爬搔。

不然世多嗜痂癖,灵休肤剥愁难逃。

目前文战有小敌,好用全力前相鏖。

旧穿杨叶更一试,虽不得仙亦足豪。

莫言创瘢已竟体,便泯得失如秋毫。

秋风转眼苏客困,忍耐半月炎威歊。

百端琐碎不堪说,便望寄书慰郁陶。

高秋恐我涉江去,此时音问愁寥寥。

形式: 古风

忆昔篇和赵味辛

朝吟忆昔篇,忆昔惨行客。

天旋海水运,六螭无停策。

但闻古来人,言言悲在昔。

所过已异时,所阅已陈迹。

暮吟忆昔篇,达旦长叹吁。

居者念在行,行者不得居。

夜梦入飞谷,冰炭同一炉。

何由一丸泥,换此五色珠。

漫漫事长宴,不闻晨啼乌。

乌啼东方曙,徘徊眷长路。

人非鹿豕群,那得长欢聚。

秋霜畏兰摧,岁寒愁桂蠹。

仰视若木光,周天几颓注。

吟吟忆昔篇,忆昔知君心。

云间落鸾啸,海上闻风琴。

出山念小草,出谷怜幽禽。

广以及时乐,勉以惜寸阴。

岂惟感在昔,流眷乃及今。

忆昔复忆昔,百年不盈瞬。

岂有金如山,能铸镜中鬓。

且回鲁阳戈,且挽姬满骏。

阊阖转眼开,排闼望君进。

倘念蒿莱人,更枉霞间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