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词描绘了对徽宗皇帝灵驾发引时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其逝去后对国家和自然界的深远影响的感慨。
“七圣迷途后,宫车遂不回。” 开篇以“七圣”暗指历代帝王,暗示历史上的帝王们虽曾辉煌一时,最终都难逃离世的命运。宫车象征着帝王的权力与生命,一旦“不回”,即意味着帝王的逝去,留下的是无尽的哀思与怀念。
“乘云知益远,濡露但增哀。” 这两句通过想象帝王的灵魂乘云远行,而沿途的露水(濡露)则象征着人们的眼泪,增加了哀伤之情。乘云远行既是对帝王死后灵魂升天的想象,也隐含着对帝王离世的悲痛与不舍。
“日卜天宁近,山依冰固开。” “日卜”可能是指日出之时,象征着新的一天开始,也暗含着对帝王逝世后,国家与人民生活继续的无奈与希望。“天宁近”表达了对帝王在天之灵的亲近与祈求庇佑之意。“山依冰固开”则是对自然界的描述,山峦依旧,冰封的河流解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永恒不变的循环,同时也暗示着帝王虽已逝去,但他的影响与记忆将永远存在。
“千岩应更秀,从此是轩台。” 最后两句展望未来,即使经历了帝王的逝去,山川依旧美丽,自然界的美好依然存在。这里“轩台”可能指的是帝王的陵寝或祭祀之地,暗示着帝王虽然离世,但他的精神与遗产将被后人铭记,成为永恒的纪念。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帝王逝世的哀悼,以及对帝王身后世界变化的思考,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哀而不伤、深沉内敛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