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皇帝灵驾发引挽词四首(其四)

七圣迷途后,宫车遂不回。

乘云知益远,濡露但增哀。

日卜天宁近,山依冰固开。

千岩应更秀,从此是轩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挽词描绘了对徽宗皇帝灵驾发引时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其逝去后对国家和自然界的深远影响的感慨。

“七圣迷途后,宫车遂不回。” 开篇以“七圣”暗指历代帝王,暗示历史上的帝王们虽曾辉煌一时,最终都难逃离世的命运。宫车象征着帝王的权力与生命,一旦“不回”,即意味着帝王的逝去,留下的是无尽的哀思与怀念。

“乘云知益远,濡露但增哀。” 这两句通过想象帝王的灵魂乘云远行,而沿途的露水(濡露)则象征着人们的眼泪,增加了哀伤之情。乘云远行既是对帝王死后灵魂升天的想象,也隐含着对帝王离世的悲痛与不舍。

“日卜天宁近,山依冰固开。” “日卜”可能是指日出之时,象征着新的一天开始,也暗含着对帝王逝世后,国家与人民生活继续的无奈与希望。“天宁近”表达了对帝王在天之灵的亲近与祈求庇佑之意。“山依冰固开”则是对自然界的描述,山峦依旧,冰封的河流解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永恒不变的循环,同时也暗示着帝王虽已逝去,但他的影响与记忆将永远存在。

“千岩应更秀,从此是轩台。” 最后两句展望未来,即使经历了帝王的逝去,山川依旧美丽,自然界的美好依然存在。这里“轩台”可能指的是帝王的陵寝或祭祀之地,暗示着帝王虽然离世,但他的精神与遗产将被后人铭记,成为永恒的纪念。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帝王逝世的哀悼,以及对帝王身后世界变化的思考,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哀而不伤、深沉内敛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隆祐皇太后挽词三首(其一)

四纪归坤极,三朝赖母临。

德齐先后懿,恩及圣君深。

册宝追崇祀,衰麻欲报心。

哀荣千古事,谁复嗣徽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隆祐皇太后挽词三首(其二)

化行江汉域,人喜翟车还。

色养方无阻,神游遽莫扳。

月沉长乐殿,云绕庆都山。

不奉旋京驾,千秋惨圣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隆祐皇太后挽词三首(其三)

德盛周文母,仪尊喾正妃。

山河隳地载,星宿掩轩晖。

此日哀笳曲,他年大练衣。

越冈宁久驻,会有灞陵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何郡王挽词二首(其一)

两纪中天侍冕旒,甘盘仍作济川舟。

传家经术终黄阁,袖手功名未白头。

身似留侯初出汉,葬如姬旦不忘周。

千官祖奠城东陌,十里春风鼓吹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