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袅长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切的情感。
“一笼金线拂弯桥”中,“一笼金线”指的是杨柳枝条如同黄金色的丝线,轻柔地拂过弯曲的小桥。这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柳树的美丽,也隐喻了一种温馨与柔和。
“几被儿童损细腰”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里的“细腰”指的是杨柳枝条随风舞动,似乎在孩子们的嬉戏中逐渐变得细弱。这一句既展示了生活情趣,也表达了一种生命脆弱和时光易逝的情怀。
“无奈灵和标格在”表明尽管自然界中的规律无法抗拒,但诗人依然对这份宁静与和谐的景象感到满意。这里的“灵和”指的是春天的温暖气息,而“标格在”则是时间流逝中固有的秩序。
最后,“春来依旧袅长条”显示了诗人对生命力和自然界不变规律的赞美。尽管时间在流逝,春天到来时,柳树的枝条仍然会生机勃勃地展现出它们优美的姿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杨柳枝的形象,传达了对生命力、自然界永恒规律以及时间流逝的情感反思。
不详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一带清风入画堂,撼真珠箔碎玎珰。
更看槛外霏霏雨,似劝须教醉玉觞。
垂老何时见弟兄,背灯愁泣到天明。
不知短发能多少,一滴秋霖白一茎。
浓烟隔帘香漏泄,斜灯映竹光参差。
绕廊倚柱堪惆怅,细雨轻寒花落时。
虽可忘忧矣,其如作病何。
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