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毛羽诚无取,禽中号善鸣。
能将一片舌,巧作百般声。
元是因风气,曾非出性情。
君看五月后,瘖默愧流莺。
这首诗名为《反舌》,作者是宋代的僧人释文珦。诗中以鸟儿“反舌”为题材,描绘了这种鸟儿善于模仿各种声音的特点。首句“毛羽诚无取”看似贬抑其外表,实则暗示其内在才能;“禽中号善鸣”直接点明其鸣叫技能出众。接下来的两句“能将一片舌,巧作百般声”形象地描述了反舌鸟模仿声音的技艺高超。
诗人进一步揭示,反舌鸟的这种能力并非出于本性,而是“元是因风气”,即环境和习性的影响。最后,诗人通过对比,以“君看五月后,瘖默愧流莺”收尾,指出在五月之后,其他鸟儿如黄莺开始欢快鸣叫,而反舌鸟却因季节变化而变得沉默,流露出一种自愧不如的意味。
整首诗寓言性强,借鸟言志,表达了对顺应时节、适时调整的智慧的赞赏,同时也暗含了对过于依赖技巧而忽视自然之道的反思。
不详
短策堪扶老,飘飘野兴浓。
山行不知远,真侣或相逢。
积溜穿幽石,长萝上古松。
今宵随处宿,难定在何峰。
隐处元无路,烟霞素所期。
不逢樵子说,那有世人知。
树老回春晚,山高见日迟。
欲为重到约,恐尔又深移。
闻师归渚上,欲尽百年间。
独鹤知难侣,孤云不易攀。
龙盂经几缀,虎锡上重环。
禅子多求法,玄门为启关。
二十里松阴,居来不厌深。
云迷归日路,山是暮年心。
水黑龙移井,风腥虎过林。
消除万事尽,时或动微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