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隐处元无路,烟霞素所期。
不逢樵子说,那有世人知。
树老回春晚,山高见日迟。
欲为重到约,恐尔又深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天目山的高人,他的居所深藏于山林之中,寻常人迹罕至。诗人通过写隐者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这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隐处元无路,烟霞素所期",这两句直接揭示了隐者的居所难以寻觅,只有烟霞相伴,是他内心深处的向往。"不逢樵子说,那有世人知",进一步强调了隐居的僻静,连樵夫都不常至,更别提世俗之人了。
"树老回春晚,山高见日迟",通过描绘树木的老态和山峰之高,展现了隐居环境的宁静与岁月的沉淀。"欲为重到约,恐尔又深移",诗人表达了想要再次来访的心愿,但担心隐者已经迁徙他处,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尊重和对未知的留恋。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寓言式的山水诗,既赞美了隐士的生活,也表达了对隐逸文化的敬仰,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价值观。
不详
闻师归渚上,欲尽百年间。
独鹤知难侣,孤云不易攀。
龙盂经几缀,虎锡上重环。
禅子多求法,玄门为启关。
二十里松阴,居来不厌深。
云迷归日路,山是暮年心。
水黑龙移井,风腥虎过林。
消除万事尽,时或动微吟。
开襟坐石床,岂是俗肝肠。
月露寒秋气,天风生夜凉。
禽猿四山寂,松桂满林香。
万事不相接,谁知幽兴长。
不存分别见,真是与盲同。
常以身为观,因知色即空。
无生方会道,取相未成功。
此意吾尝得,皆归心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