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赵相公(其一)

天教古歙巧遭逢,和气薰蒸蚕麦丰。

重见龚黄宣德化,再生韩柳振文风。

万间广厦人人共,千里明蟾处处同。

端的相门还拜相,鲁公行即继周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上天安排我有幸遇见古歙这个地方,和煦的气候让蚕麦丰收。
再次见到像龚黄一样的贤能官员推行宣德教化,这里又如韩柳般振兴文学风气。
无数的宽敞房屋为大家共享,明亮的月亮普照千里的土地。
真正的宰相之家还将诞生宰相,如同鲁公接续周公的使命。

注释

古歙:古徽州,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
和气:指温和的气候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龚黄:龚遂、黄霸,汉代以政绩卓著的官员。
宣德化:宣扬德政,推行教化。
韩柳:韩愈、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
万间广厦:形容众多的房屋。
明蟾:明亮的月亮,象征团圆和光明。
相门:宰相家族。
鲁公:指宋代的鲁肃公,此处可能象征有为的官员。
周公:周公旦,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此处可能象征高尚的治国理念。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杨公远所作,名为《上赵相公(其一)》。从艺术风格和用词来看,这是一首颂扬古德、赞美盛世之作。

诗中的“天教古歙巧遭逢”,表达了对自然秩序与人间福祉的期待,"和气薰蒸蚕麦丰"则描绘了一幅春暖花开、农事兴隆的景象。这里的“和气”指的是和谐温润的天气,而“薰蒸”则形容春日阳光的温煦,"蚕麦"代表了农作物的繁荣。

接着,“重见龚黄宣德化,再生韩柳振文风”,诗人通过对历史文化名人的提及,表达了希望恢复古代圣贤之道和文学艺术的高峰。这两句强调了文化传承与再生的愿望,其中“龚黄”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龚孙陈(龚遂)和黄石公(黄仙公),代表着德行与智慧;而“韩柳”则是唐代文学巨匠韩愈与柳宗元,象征着文风的复兴。

诗的后半部分,“万间广厦人人共,千里明蟾处处同”,描绘了一个太平盛世的景象。"万间广厦人人共"表达了一种公共空间的和谐与分享,而“千里明蟾处处同”则形容了夜空中明亮的月光,象征着普遍而统一的文化认同。

最后,“端的相门还拜相,鲁公行即继周公”,诗人通过对古代贤相的尊崇,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官僚品格的追求。这里的“端的相门”指的是理想中的良好的宰相之家,而“鲁公行即继周公”则是希望今人的行为能够像春秋时期的鲁宣公和西周初年的周公孔子一样,成为后世楷模。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一种文化上的追求与政治上的理想结合的产物,它通过对古代圣贤之道与文学艺术的颂扬,表达了作者对于恢复传统美德和实现太平盛世的深切愿望。

收录诗词(455)

杨公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疏斋卢按察(其一)

歙境争先睹使星,玉川风致是前生。

壮怀学富五千卷,明月光分十一城。

吏立寒冰惊号令,民沾和气乐耘耕。

政声久彻宸旒听,行看金瓯覆姓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书怀

检点头颅发半丝,老来刬地费支持。

技缘冷淡知音寡,事每差池赋命奇。

一暴十寒良可叹,三平二满且随宜。

杜门懒出过从少,自录唐诗旋课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五用韵奉酬见寄(其二)

潦倒无成困一邦,江湖姓字可曾香。

兴来且泛三杯酒,老去从添两鬓霜。

画思诗情虽我有,名缰利锁任渠忙。

寒窗兀坐浑无事,閒阅离骚诵九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五用韵奉酬见寄(其一)

扬鞭迤逦历乡邦,留得清名处处香。

六邑春风浓似酒,一轮秋月冷于霜。

苏回民瘼宦情好,听彻鹃声归兴忙。

满路溪山无限好,祇应裁剪入词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