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

春风满地月如霜,拂晓钟声到景阳。

花底裌衣朝宿卫,柳边新火起严妆。

冰残玉甃泉初动,水涩铜壶漏更长。

从此暄妍知几日,便应鶗鴂损年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春风吹过大地,月色如霜般明亮,拂晓的钟声传到了景阳楼。
在花丛下,穿着夹衣的守卫们整夜值班,柳树旁升起新的火光,人们开始精心打扮。
冰冻的池塘开始解冻,泉水微微流动,铜壶中的水滞涩,漏壶的滴水声显得格外漫长。
从这一刻起,春天的美好还能持续多久呢?恐怕连杜鹃鸟的啼叫也会加速了时光的流逝。

注释

春风:温暖的春风。
月如霜:形容月光皎洁如同霜降。
拂晓:天刚亮的时候。
景阳:古代宫殿名,此处代指皇宫。
花底:在花丛之下。
裌衣:两层衣服,保暖用。
朝宿卫:早晨值勤保卫。
柳边:柳树旁边。
新火:春天开始点的新火。
严妆:精心打扮。
冰残玉甃:冰尚未完全融化,形容池塘。
泉初动:泉水开始流动。
水涩:水流动不畅。
铜壶漏:古代计时器,铜制漏壶。
鶗鴂:杜鹃鸟,叫声凄凉。
损年芳:加速春天的消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早晨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冷暖并存的意境。开篇“春风满地月如霜”一句,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示了春夜的清寒,以及月光下的宁静美丽。紧接着,“拂晓钟声到景阳”则将听觉体验融入诗中,景阳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名,但在这里更多地象征着时间和空间的交汇。

“花底裌衣朝宿卫,柳边新火起严妆”两句,通过对比春天的自然景物与人为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的细腻观察。花下有衣可能是指晨露沾湿了衣服,而柳边新火则是春日里人们取暖的场景,这些生动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

“冰残玉甃泉初动,水涩铜壶漏更长”一段,继续描绘了早春时节的冷清与生命力的觉醒。冰开始融化,泉水初露活力,而水从铜壶中缓缓流出,时间似乎变得更加漫长。

最后,“从此暄妍知几日,便应鶗鴂损年芳”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的珍惜,以及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通过鶗鴂(一种鸟名)的叫声,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力的消减。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淡远,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段约之园亭

爱公池馆得忘机,初日留连至落晖。

菱暖紫鳞跳复没,柳阴黄鸟啭还飞。

径无凡草唯生竹,盘有嘉蔬不采薇。

胜事阆州虽或有,终非吾土岂如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独饭

窗明两不借,榻净一籧篨。

栩栩幽人梦,夭夭老者居。

安能问香积,谁可告华胥。

独饭墙阴转,看云坐久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癸卯追感正月十五事

正月端门夜,金舆缥缈中。

传觞三鼓罢,纵观万人同。

警跸声如在,嬉游事已空。

但令千载后,追咏太平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神宗皇帝挽辞二首(其一)

将圣由天纵,成能与鬼谋。

聪明初四达,俊乂尽旁求。

一变前无古,三登岁有秋。

讴歌归子启,钦念禹功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