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韩正伦检正挂冠感叹故交怅然久之偶成三首(其三)

心存即鹿叹无虞,画地虽工理反疏。

直枉已传天子诏,厚诬犹见监奴书。

傥令甬道真难继,未必都曹可遂初。

万里上流关社稷,不知天意竟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心中忧虑鹿的安危,尽管画地为牢却反而疏漏
正直与冤枉已由天子诏书体现,严重的不实之言仍见于狱吏记录
如果甬道(监狱通道)的困境难以持续,官府各部门的初衷可能无法实现
在遥远的地方,关乎国家社稷的事务,我不知上天的意图究竟如何

注释

心存:忧虑。
即鹿:比喻对某事的担忧。
叹无虞:感叹没有安全感。
画地:划定界限。
疏:疏漏。
直枉:公正与冤枉。
天子诏: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厚诬:严重的诬陷。
监奴书:狱吏的记录。
傥令:倘若。
甬道:监狱通道。
真难继:难以持久维持。
都曹:官府各部门。
万里上流:遥远的地方,比喻高层决策。
关社稷:关乎国家和人民。
天意:上天的旨意或命运。
竟何如:究竟会怎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所作,表达了对友人韩正伦辞官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首句“心存即鹿叹无虞”寓言般地描述了韩正伦内心对仕途的渴望与不安,暗示了官场的复杂与不确定性。次句“画地虽工理反疏”则批评了看似精细的规划可能忽视了实际道理,暗指官场规则的漏洞。

第三句“直枉已传天子诏”反映了朝廷的决策可能存在不公,而“厚诬犹见监奴书”进一步揭示了冤假错案的可能,令人担忧。接着,“傥令甬道真难继”表达了对韩正伦仕途之路的忧虑,担心他的理想难以持续实现。

尾联“万里上流关社稷,不知天意竟何如”强调了韩正伦的去留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诗人对此深感迷茫,不知未来天意如何。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与现实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食枣有感二首(其二)

硕枣名亭此地传,况逢新摘正芳鲜。

栗投聊寓孤臣报,瓜实初无小史缘。

只合赤心思待敌,岂容白手觊延年。

楼兰可斩平生志,欲和安期觅剑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食枣有感二首(其一)

百果随时效岁功,枣槃亦复荐年丰。

柔柯低带随风绿,纂实骈随映日红。

闻说桃梨堪絜大,颇怀齐鲁久为戎。

忧时把玩还惊叹,莫咏豳风咏北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香蠃

金相玉质介为裳,一骑红尘自远方。

籍挂众香椒桂国,身居大海水云乡。

丁蠃荐醢体犹具,甲煎流芬名未亡。

举酒便应酬一醉,尊前风味试平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