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别薛三蔡大留简韩十四主簿

迢递辞京华,辛勤异乡县。

登高俯沧海,回首泪如霰。

同人久离别,失路还相见。

薛侯怀直道,德业应时选。

蔡子负清才,当年擢宾荐。

韩公有奇节,词赋凌群彦。

读书嵩岑间,作吏沧海甸。

伊余寡栖托,感激多愠见。

纵诞非尔情,飘沦任疵贱。

忽枉琼瑶作,乃深平生眷。

始谓吾道存,终嗟客游倦。

归心无昼夜,别事除言宴。

复值凉风时,苍茫夏云变。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翻译

远离京城繁华之地,辛勤劳作在异乡
登上高处远眺大海,回头望去泪水如雪片
长久分别的同僚,迷失后又重逢相见
薛侯坚守正直之道,品德与事业皆被选中
蔡子才华出众,当年被选拔为宾客
韩公特立独行,文采超群于众人
曾在嵩山读书,后来任职海滨之地
我孤身漂泊,感念颇多,常有怨愤
纵然放纵不羁非你所愿,我甘愿流落尘埃
忽然收到你的珍贵礼物,深感你一生的关怀
初以为我的道路还在,最终感叹客居疲倦
日夜思念归乡,告别之事只剩宴席
又逢凉风起时,夏日天空苍茫变幻

注释

迢递:遥远、绵延。
京华:京都的繁华。
辛勤:勤劳刻苦。
薛侯:指代某位有德行的人。
德业:道德和事业。
蔡子:另一位人物。
凌群彦:超越众人。
嵩岑:嵩山。
感激:感动、感慨。
飘沦:飘泊沦落。
琼瑶:美玉,比喻珍贵的礼物。
吾道:我的道路或信念。
归心:思乡之心。
别事:告别之事。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远离家乡的感慨。开篇即以“迢递辞京华,辛勤异乡县”表达了离开京都、踏上异乡之路的辛酸。接着,“登高俯沧海,回首泪如霰”则通过眺望远方,回想往昔,流下如霜般的泪水,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思念。

“同人久离别,失路还相见”表达了与朋友长时间的分别以及寻找重逢的渴望。“薛侯怀直道,德业应时选”和“蔡子负清才,当年擢宾荐”两句则赞美了薛侯和蔡子的品行和才能,他们在当时因其德行和才华而受到赏识。

“韩公有奇节,词赋凌群彦”一句颂扬了韩公的高尚品格和出众的文学成就。诗人通过“读书嵩岑间,作吏沧海甸”两句,表达了自己在山谷间研读经典,在边疆任职的生活状态。

“我余寡栖托,感激多愠见”则是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无助和感慨万千的情绪。“纵诞非尔情,飘沦任疵贱”表达了即便有诽谤与不实之言,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真挚的感情。

“忽枉琼瑶作,乃深平生眷”一句转折,以宝石比喻友情的珍贵和纯洁。而“始谓吾道存,终嗟客游倦”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所持之道的坚守与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结尾,“归心无昼夜,别事除言宴”强调了诗人归乡的心志和对朋友聚会时的情谊。而“复值凉风时,苍茫夏云变”则以凉风和变幻的夏日云景作为背景,结束全诗。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酬岑二十主簿秋夜见赠之作

舍下蛩乱鸣,居然自萧索。

缅怀高秋兴,忽枉清夜作。

感物我心劳,凉风惊二毛。

池枯菡萏死,月出梧桐高。

如何异乡县,复得交才彦。

汨没嗟后时,蹉跎耻相见。

箕山别来久,魏阙谁不恋。

独有江海心,悠悠未尝倦。

形式: 古风

酬李少府

出塞魂屡惊,怀贤意难说。

谁知吾道间,乃在客中别。

日夕捧琼瑶,相思无休歇。

伊人虽薄宦,举代推高节。

述作凌江山,声华满冰雪。

一登蓟丘上,四顾何惨烈。

来雁无尽时,边风正骚屑。

将从崖谷遁,且与沈浮绝。

君若登青云,余当投魏阙。

形式: 古风

酬陆少府

朝临淇水岸,还望卫人邑。

别意在山阿,征途背原隰。

萧萧前村口,唯见转蓬入。

水渚人去迟,霜天雁飞急。

固应不远别,所与路未及。

欲济川上舟,相思空伫立。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酬庞十兵曹

忆昔游京华,自言生羽翼。

怀书访知己,末路空相识。

许国不成名,还家有惭色。托身从?亩,浪迹初自得。

雨泽感天时,耕耘忘帝力。

同人洛阳至,问我睢水北。

遂尔款津涯,净然见胸臆。

高谈悬物象,逸韵投翰墨。

别岸迥无垠,海鹤鸣不息。

梁城多古意,携手共悽恻。

怀贤想邹枚,登高思荆棘。

世情恶疵贱,之子怜孤直。

酬赠感并深,离忧岂终极。

形式: 古风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