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临淮侯李惟寅守南都

君侯岐阳王子孙,家之哲嗣国宝臣。

黄符三略世所授,素业一家心更亲。

双霓夜渡石头渚,佩刀跃出作人语。

试看远近桑麻中,尽是先王血驹所。

昔年组练留残红,此日歌谣落照中。

分命保釐黄纸重,古来周召并称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沈一贯所作,名为《送临淮侯李惟寅守南都》。诗中描绘了对临淮侯李惟寅的赞美与期待,以及对其家族背景和使命的深刻理解。

首句“君侯岐阳王子孙”,开篇即点明临淮侯李惟寅出身显赫,是岐阳王的后裔,暗示其家族历史悠久,地位尊贵。接着“家之哲嗣国宝臣”进一步强调了李惟寅作为家族继承人的智慧与才能,以及他对于国家的重要贡献。

“黄符三略世所授,素业一家心更亲”两句,通过“黄符”这一象征权力与传承的符号,以及“三略”这一军事策略的典故,表达了对李惟寅家族传统与智慧的敬仰。同时,“素业一家心更亲”则体现了家族成员间的深厚情感与紧密联系。

“双霓夜渡石头渚,佩刀跃出作人语”运用浪漫的意象,描绘了李惟寅在夜晚渡过河流时,佩刀仿佛活了过来,发出人语的声音,象征着他的英勇与智慧。这种超现实的描写,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同时也寓意着李惟寅将肩负重任,勇往直前。

“试看远近桑麻中,尽是先王血驹所”一句,以“桑麻”比喻国家的繁荣与百姓的生活,暗示李惟寅将致力于维护国家稳定与人民福祉。而“先王血驹所”则可能暗指李氏家族与先王的深厚渊源,预示着他将继承先辈的遗志,为国家贡献力量。

“昔年组练留残红,此日歌谣落照中”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场景,表达了对李惟寅即将赴任的感慨。组练代表军队装备,残红可能象征过去的辉煌与牺牲;而歌谣与落照则营造了一种怀旧与期待交织的氛围。

最后,“分命保釐黄纸重,古来周召并称公”总结了李惟寅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分命保釐意味着他将被赋予重要的治理任务,黄纸重则强调了任命的庄重与权威。同时,将李惟寅与古代的贤相周公、召公相提并论,是对他的高度评价与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临淮侯李惟寅家族背景、个人品质、使命与责任的描绘,展现了对他的崇高敬意与深切期待。诗中融合了历史、神话与现实的元素,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58)

沈一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台怀古

燕台昔日亡蓟丘,燕郊骏马无人收。

一朝买得黄金骨,台前万骑皆骅骝。

古来君臣不易得,老死英雄难物色。

眼前忘却乐毅功,后世安知郭生力。

九日易水萧萧寒,行人褰裳欲渡难。

一时羽声尽销歇,犹有怒发能冲冠。

至今都人好奇节,白日街心落红雪。

可怜昭王墓上树,一轮光彩悬明月。

形式: 古风

江头春

江南春风丽如绮,十万人家种桃李。

莺声巧弄管弦新,燕子平行一江水。

当时唤汝作玉人,悔不唤作江头春。

江头春会年年到,玉人何处流光尘。

形式: 古风

日出入金阊门行寄友

日出入,金阊门,朝随明星暮紫云。

素食经秋亦何意,素心空自生氤氲。

群英绕毂不得前,白发萧萧蒙少年。

当关者谁奋怒言,何以处我山之巅。

可怜神龙不见日,满身烟雾相随出。

可怜尧舜不见人,龙车遥遥度紫旻。

康衢之家难上闻,土阶三尺深重闉。

相如肺病犹著书,子云天禄寥寥居。

西山白云谢逋客,故园丛桂今何如。

形式: 古风

过故相长沙李公门

长安城中多息壤,九衢岁月纷来往。

当年高门今矮屋,石刻狻猊坐深谷。

几回伛偻始到门,几树公槐尚垂绿。

长沙公,今安在,海有沧田陆有海。

是时白龙常远游,四海晏然朝委裘。

群公方睦足啸傲,怀麓堂前操大浮。

我来寒色照晴光,九衢积雪如群羊。

盘旋路绕千回肠,乃知太行之险不在远,如弦之直死道旁。

古来三让原不易,我今难于一辞去。

安得中山黄鹄举,缤翻下作空中絮。

采芝采苓须黑头,课耕课织足自谋。

如何靡费不赀粟,未解苍生一日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