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耿子庸(其二)

我是君之友,君是我之师。

我年长于君,视君是先知。

君言吾少也,如梦亦如痴。

去去学神仙,中道复弃之。

归来山中坐,静极心自怡。

大事苟未明,兀坐空尔为。

行行还出门,逝者在于斯。

反照未生前,我心不动移。

仰天一长啸,兹事何太奇。

从此一声雷,平地任所施。

开口向人难,谁是心相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哭耿子庸(其二)》由明代诗人李贽所作,通过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性的思考,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首句“我是君之友,君是我之师”,点明了诗人与逝者之间的关系,既是朋友也是老师,体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尊敬。接着,“我年长于君,视君是先知”则表达了对逝者智慧和洞察力的认可与敬佩。

“君言吾少也,如梦亦如痴”一句,透露出逝者对诗人的教诲,以及诗人对于自己年轻时行为的反思,仿佛在梦中或痴呆中未能完全领悟。随后,“去去学神仙,中道复弃之”描绘了逝者追求理想的过程,但最终未能坚持到底,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追求的艰难。

“归来山中坐,静极心自怡”展现了逝者归隐山林的生活状态,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而“大事苟未明,兀坐空尔为”则表达了对未解决重大问题的无奈和对现状的反思。

“行行还出门,逝者在于斯”意味着逝者虽已离去,但其影响和教训仍然存在,激励着生者继续前行。接下来,“反照未生前,我心不动移”强调了回顾过去的重要性,以及内心不变的决心。

“仰天一长啸,兹事何太奇”表达了诗人面对逝者离世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疑问。最后,“从此一声雷,平地任所施”预示着逝者的影响如同雷声般震撼,无论是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发挥其力量,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影响的深远。

“开口向人难,谁是心相知”则反映了诗人对理解与沟通的渴望,以及在复杂人际关系中寻找真正知己的困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平的追忆和对其精神的颂扬,探讨了人生的意义、追求与遗憾,以及对友情、智慧和自我反省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48)

李贽(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 字:宏甫
  • 号:卓吾
  • 籍贯:福建泉州
  • 生卒年:1527~1602

相关古诗词

哭耿子庸(其三)

太真终日语,东方容易谈。

本是闽越人,来此共闲闲。

君子有德音,听之使人惭。

白门追随后,万里走滇南。

移家恨已满,敢曰青于蓝。

志士苦妆饰,世儒乐苟安。

谓君未免俗,令人坐长叹。

形式: 古风

哭耿子庸(其四)

君心未易知,吾言何恻恻。

太言北海若,小言西河伯。

缓言微风入,疾言养叔射。

粗言杂俚语,无不可思绎。

和光混俗者,见之但争席。

浩气满乾坤,收敛无遗迹。

时来一鼓琴,与君共晨夕。

已矣莫我知,虽生亦何益。

形式: 古风

宿吴门(其一)

秋深风落木,清水半池荷。

驱马向何去,吴门客子多。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

宿吴门(其二)

屋有图书润,庭无秋菊鲜。

应知彭泽令,一夜不曾眠。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