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宅妇

外宅妇,十人见者九人慕。

绿鬓轻盈珠翠妆,金钏红裳肌体素。

贫人偷眼不敢看,问是谁家好宅眷。

聘来不识拜姑嫜,逐日绮筵歌宛转。

人云本是小家儿,前年嫁作僧人妻。

僧人田多差役少,十年积畜多财资。

寺傍买地作外宅,别有旁门通巷陌。

朱楼四面管弦声,黄金剩买娇姝色。

邻人借问小家主,缘何嫁女为僧妇?

小家主云听我语:老子平生有三女。

一女嫁与张家郎,自从嫁去减容光。

产业既微差役重,官差日夕守空床。

一女嫁与县小吏,小吏得钱供日费。

上司前日有公差,事力单微无所恃。

小女嫁僧今两秋,金珠翠玉堆满头。

又有肥膻充口腹,我家破屋改作楼。

外宅妇,莫嗔妒,廉官儿女冬衣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朱德润的《外宅妇》描绘了一个社会底层女子命运的悲惨与复杂。通过对比不同婚姻状态下的生活境遇,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下和命运的不公。

诗中的“外宅妇”形象鲜明,她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外表与生活条件,但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她的身份转变,从一个受人追捧的“好宅眷”,到被外界误解的“小家儿”,再到嫁作僧人妻,最终在富足与奢华中度过余生,却失去了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的陪伴。这种命运的转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以及个人命运在社会结构中的脆弱性。

诗中还提到了“小家主”的自述,她坦诚地讲述了自己家族的变迁,从女儿嫁入豪门后生活品质的下降,到嫁作僧人妻后物质生活的改善,以及最后成为“外宅妇”的过程。这一系列的叙述,不仅展现了个人命运的起伏,也反映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与矛盾。

最后,“廉官儿女冬衣布”一句,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生活困苦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巨大的贫富差距和道德观念的差异。

整体而言,《外宅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人物刻画,深刻揭示了元代社会的某些深层次问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收录诗词(120)

朱德润(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官买田

官买田,买田忆从延祐年。

官出缗钱输里正,要买膏腴最上阡。

不问凶荒岁水旱,岁纳亩粮须石半。

农家无收里正偿,卖子卖妻俱足算。

每岁徵粮差好官,米价官收仍助钱。

不是军储与官俸,长宁寺内供斋筵。

寺僧食饱毳帽红,不知农耕水旱与荒凶。

里正陪粮家破荡,剥肤槌髓愁难穷。

普天之下皆王土,赋税输官作编户。

春秋祭祀宗庙中,长宁僧饭真何补。

官买田,台不谏,省不言,不知尧汤水旱日,曾课民粮几千石。

形式: 古风

水深围

水深围,田畴荡荡如湖陂。

围低水深岸不立,虽有木石将何施。

里正申官官不允,徵粮每岁归仓廪。

稻粮无种长菰蒲,民产陪偿官始准。

今春水涝忽无津,四分灾作五分申。

问渠何故作此弊,府州伏熟成三分。

吏胥入乡日旁午,二分徵作陪官赋。

傥逢人诉熟为荒,破尽家赀犹不补。

因此年年怕官恼,水渰水深俱不报。

东南民力日渐穷,不愿为农愿为盗。

人生盗贼岂愿为,天生衣食官迫之。

水渰偿米或时稔,陪粮无奈水深围。

形式: 古风

题张参政所藏太真上马图

开元朝野时清明,姚宋庙谋多辅成。

紫宸前殿焚锦绣,花萼楼高延弟兄。

那知暇豫生淫乐,慢舞霓裳羽衣薄。

龙漦流祸入宫墙,野鹿衔花污帘箔。

春晴并辔曲江行,回顾阿环娇态生。

绣衣珠趿如花旋,秦虢椒房恩宠新。

宫中舁出锦绷儿,兵满渔阳人未知。

一朝犯顺入宫阙,咸阳烟尘迷日月。

翠华杂沓惊尘蒙,剑阁西回渭水中。

王臣下微同列国,从此藩镇争豪雄。

人生富贵真迷途,倾城褒姒无时无。

漫道玄宗不知政,试问当年无逸图。

形式: 古风

题石崇锦障图

浴阳金谷园中花,雕玉为阑绣作遮。

琉璃器多出珍馔,玛瑙街长行钿车。

椒房涂香贮歌舞,曳珠珥翠笼轻纱。

珊瑚扶疏三四尺,王羊贵戚争豪奢。

那知花淫风雨妒,古来山泽生龙蛇。

婵娟坠楼宝珈碎,月明夜半啼惊鸦。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