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刘主事母

嗟哉刘氏母,懿行敦且醇。

孝敬奉舅姑,姻睦谐姻亲。

教子闻断机,剪发曾留宾。

惟子克务学,云路早奋身。

释褐粉署郎,慈训尤谆谆。

政兹享禄养,寿考期百春。

胡为振遐佩,奄尔隔世尘。

音讣闻京师,走吊多缙绅。

母仪不复睹,哀些徒沾巾。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挽诗《挽刘主事母》由明代诗人罗亨信所作,是对刘主事之母逝世的哀悼之作。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描绘了这位母亲高尚的品德和对子女的深沉关爱。

首先,诗开篇即以“嗟哉刘氏母”表达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之情,随后点明其美德:“懿行敦且醇”,意指她的行为高尚而纯正。接着,诗人列举了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与贡献,如孝顺地侍奉公婆、和睦地处理家族关系、教导儿子勤奋学习等,展现了她作为妻子、儿媳、母亲的多重身份与职责。

特别提到“教子闻断机,剪发曾留宾”,这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断机教子”的故事,强调母亲通过亲身示范教育儿子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二是“剪发留宾”的典故,说明母亲待客热情周到,即使自己牺牲也无怨言。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深化了对母亲形象的刻画。

接下来,“惟子克务学,云路早奋身”两句,表达了对儿子学业有成、早年步入仕途的欣慰与骄傲。而“释褐粉署郎,慈训尤谆谆”则进一步描述了儿子成为官员后,母亲对其继续教导的慈爱与期望。

最后,诗人以“政兹享禄养,寿考期百春”表达了对母亲晚年幸福生活的祝愿,以及对长寿的期待。然而,“胡为振遐佩,奄尔隔世尘”两句转折,揭示了母亲的突然离世,让人心生遗憾与悲痛。

“音讣闻京师,走吊多缙绅”描绘了消息传至京城后,众多官员前来吊唁的情景,体现了社会对这位母亲德行的认可与尊敬。然而,“母仪不复睹,哀些徒沾巾”则表达了无法再见到母亲的遗憾,以及哀悼者内心的泪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历史典故,深情地表达了对逝去母亲的怀念与哀悼,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与教育观念的深刻内涵。

收录诗词(291)

罗亨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张给事母

繄惟张氏母,淑行畴能同。

夙抱贞静德,作配归名宗。

相夫敬而顺,睦族和以雍。

礿祀与蒸尝,蘋藻尤洁丰。

积庆生令子,玉树双玲珑。

断机示慈训,和胆资专攻。

昆仲业益励,同攀丹桂丛。

各典大邑教,桃李蕃春风。

惟长膺荐剡,给事近九重。

献纳懋厥绩,简注在宸衷。

蒙恩赐锦敕,母实承褒封。

光耀被壶帷,仪范何尊崇。

政兹享禄养,百岁期令终。

云胡振琼佩,奄违尘世踪。

讣音来京华,走吊皆名公。

临风发哀些,我亦为悲悰。

形式: 古风

挽南京陆彦升父

东吴陆处士,德性何温纯。

壮岁入京国,因为尧舜民。

操履异流俗,卓荦超凡伦。

事亲尽诚孝,教子思立身。

人皆尚华美,淡薄甘清贫。

众方兢声利,敛迹潜其珍。

笃信重交好,姻睦谐宗亲。

无营亦无虑,寿福期骈臻。

云胡振霞佩,奄尔违世尘。

闻者共悲悼,考德伊何人。

容台表素行,百世扬清芬。

临风发哀些,我亦为沾巾。

形式: 古风

题画竹

渭川竹比青琅玕,蓟城欲种恨独难。

数竿潇洒忽在眼,变化叵测生毫端。

是谁好事留真迹,无乃疏狂凤池客。

沃叶犹含雨露香,癯梢不改烟云色。

玉堂画静陶幽情,苍辉绿荫交前楹。

砚池水碧动龙影,窗户风微铿玉声。

七贤林远知何处,六逸溪深可同趣。

宿凤终期紫实垂,钓鳌未截长竿去。

我有閒居十亩宽,此君安得同盘桓。

凭栏歌罢久叹息,秋气满堂生暮寒。

形式: 古风

题琴樽访友图

白云滃滃满空谷,茅堂隐映多乔木。

隔岸青山势若龙,当门流水清如玉。

幽人栖遁知何年,童颜鹤发犹飞仙。

登高谩赋紫芝曲,濯足时和沧浪篇。

问奇有客来何许,一叶扁舟渡江浦。

载酒深期慰别怀,抱琴为觅知音侣。

人生会合那可常,一觞一咏情难忘。

只恐月落酒杯尽,依然离别成参商。

自惭久客无南北,怅望乡关树云隔。

何当拂袖归去来,山中醉倚梅花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