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宰生日乐府四首(其二)班师行

汉兵出塞将军行,棘门灞上空屯营。

羽书夜半急如火,淮田千里无春耕。

庙堂有议如建武,十岁边头不鸣鼓。

君王无事两国欢,长乐宫中瞻圣母。

鹰饥虎饱不足图,三军渐欲销兵符。

红旗尽卷夜烽冷,铜花绣甲金模糊。

横议当年猬毛起,公持一言天自喜。

尽收诸将入神京,十六卫闲清似水。

榆关一骑不动尘,阴功何止活万人。

封侯铸印不足说,朱颜一笑三千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场景,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深沉的情感。开篇“汉兵出塞将军行,棘门灞上空屯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战争的开始,汉军出征,而昔日的军事营地却显得空旷寂寥,预示着战争的残酷与破坏。

接着,“羽书夜半急如火,淮田千里无春耕”两句,通过“羽书”这一军事信使的紧急状态,以及“淮田千里无春耕”的景象,形象地展现了战争对农业生产的严重破坏,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体现了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庙堂有议如建武,十岁边头不鸣鼓”则反映了朝廷在面对边境长期战事时的决策与考虑,暗示了战争的持久性和对国家治理的挑战。

“君王无事两国欢,长乐宫中瞻圣母”描绘了战争结束后,君王与臣民的欢庆场景,以及对皇后的尊敬,展现了战争结束后的和平与和谐。

“鹰饥虎饱不足图,三军渐欲销兵符”表达了战争结束,军队逐渐解散的情景,象征着战争的终结和国家的安宁。

“红旗尽卷夜烽冷,铜花绣甲金模糊”通过战争结束后战场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

“横议当年猬毛起,公持一言天自喜”描述了战争期间的激烈争论,以及一位智者的一句话改变了局势,使得天子感到喜悦,暗示了和平的来之不易。

“尽收诸将入神京,十六卫闲清似水”描绘了战争结束后,将领们被召回京城,十六卫的平静景象,象征着国家的稳定与秩序。

“榆关一骑不动尘,阴功何止活万人”通过榆关的景象,强调了战争的结束不仅带来了和平,还拯救了无数生命,体现了战争的深远影响。

最后,“封侯铸印不足说,朱颜一笑三千春”表达了对战争英雄的赞美,认为他们的功绩远超过封侯赐印,更在于他们带来的长久和平与幸福。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转换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性光辉和社会价值,是一首深刻反映历史变迁和人性思考的佳作。

收录诗词(2047)

周紫芝(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字:少隐
  • 号:竹坡居士
  • 籍贯:宣城(今安徽宣州市)
  • 生卒年:1082-1155

相关古诗词

时宰生日乐府四首(其三)升平谣

负石填海海可乾,铸铁削山山可刊。

俟河之清岂易得,眼见太平真复难。

春风辇路宫槐绿,花绕汉宫三十六。

喜入天颜人尽知,奉常新奏升平曲。

前年被衮郊圆天,今年执玉朝涂山。

汉官威仪久不见,三代礼乐俱追还。

太师功大非人力,早向壶天赐新宅。

消得官家驻六飞,画鼓咽咽燕瑶席。

紫宸朝散千官行,四方警奏虚封章。

衮司无事铃索静,牙牌报漏春昼长。

但闻群贤岁歌舞,寿曲声中玉觞举。

青衫小吏亦复欢,自采民谣裨乐府。

形式: 古风

时宰生日乐府四首(其四)祈年歌

十雨五风年岁熟,万落千村俱种粟。

人从南亩把金犁,谁在庙堂调玉烛。

昔年避地今安居,前日荷戈今佩犊。

开元宰相不开边,当时米贱斗数钱。

自从罢武销剑戟,外户不闭俱安眼。

人蒙更生家受赐,父老欢喜儿童颠。

君不见天上宸章灿星斗,翔鸾惊飞翠蛟走。

为言一德似阿衡,上格皇天赞元后。

皇天报德亦可知,仁者必寿天无私。

但愿天心锡难老,貂冠画衮常光辉。

四国无兵谁不喜,共说升平自今始。

黄帝垂衣坐法宫,千岁常师广成子。

形式: 古风

冬至前九日湖水尽冰后二日晚晴小舟循湖心而归冰已稍开书是日所见

积雨凝宿阴,寒冰结湖背。

鸥鹭不敢前,龟鱼各潜晦。

敲冰得湖心,鼓棹作澎湃。

万玉朝明堂,丁冬响环佩。

谁来贝阙中,小现银色界。

夕阳似知人,微温散珠琲。

为我开模糊,遥山影空翠。

境胜不可名,语恶聊自悔。

安得王右丞,万象归綵绘。

遥怜西子寒,眉目增点缀。

形式: 古风

将登南高示同舍(其一)

万壑千岩要尽穷,漫将筋力试衰翁。

请君速办寻山屐,同上南高第一峰。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