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十二首(其五)

细径依原僻,蓬蒿四五家。

山田来雉兔,溪雨熟桑麻。

竹笼晨收果,茅庵夜守瓜。

颇知农事乐,彼此问生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小路蜿蜒在偏远的原野,只有四五户人家隐藏在蓬蒿丛中。
山间的田野上,野鸡和兔子出没,溪边的雨水让桑麻熟透了。
清晨,人们用竹篮采摘果实;夜晚,在简陋的茅草庵里看守着瓜田。
他们深知农耕的乐趣,互相询问着各自的生活状况。

注释

细径:狭窄的小路。
僻:偏远。
蓬蒿:野生的杂草。
四五家:少数几户人家。
山田:山间的农田。
雉兔:野鸡和兔子。
溪雨:溪边的雨水。
熟桑麻:使桑麻成熟。
竹笼:竹编的篮子。
晨收果:清晨收获果实。
茅庵:简陋的茅草小屋。
夜守瓜:夜晚看守瓜田。
颇知:深知。
农事乐:农耕的乐趣。
彼此:互相。
生涯:生活状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夏日生活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勤劳的生态和对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细径依原僻,蓬蒿四五家"一句,以“细径”、“原僻”、“蓬蒿”等词汇勾勒出一个偏远而幽静的乡村景象。这里的“细径”指的是蜿蜒曲折的小路,而“依原”则暗示了这些小路紧贴着自然地形,展现出一种与大自然亲和的生活方式。“蓬蒿四五家”则描绘出了农户散布在广袤的田野之间,给人以一种宁静而自在的感觉。

"山田来雉兔,溪雨熟桑麻"一句,更进一步展现了夏日的丰饶与生机。这里的“山田来雉兔”描绘的是田鼠和野兔在田间自由穿梭的情景,隐喻着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而“溪雨熟桑麻”则指的是夏日时节,小溪中的细雨滋润了桑树和芝麻,使它们成熟,预示着丰收的喜悦。

"竹笼晨收果,茅庵夜守瓜"一句,则具体展现了农民的劳作场景。“竹笼晨收果”讲述的是清晨时分,农人用竹编制的筐子收获果实;“茅庵夜守瓜”则表达了农人在茅草搭建的小屋中守护着即将成熟的瓜果,即便是深夜也不离不弃。

"颇知农事乐,彼此问生涯"最后一句,总结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颇知”意味着有一定的了解,“农事乐”则表达了对农业劳作之乐趣的认同;“彼此问生涯”则显示出农人们之间相互关心询问的乡土情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具体的生活画面,展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田园理想,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赞美。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夏日十二首(其四)

朝雨来还密,村墟一望间。

远声惟野竹,润色但青山。

书史供高卧,莓苔只闭关。

萧萧觉秋兴,飘飒近衰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夏日十二首(其三)

山雨晴来暑,溪云暗复兴。

林塘阴不解,巾帻润还蒸。

书帙慵披蠹,盘餐厌扑蝇。

老来疲薾甚,多病日侵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夏日十二首(其一)

过雨芰荷乱,繁阴竹树多。

雏声知鸟哺,萍动见鱼过。

细径饶苔藓,阴墙引薜萝。

角巾从倒侧,疏懒欲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夏日三首(其三)

枣径瓜畦经雨凉,白衫乌帽野人装。

幽花避日房房敛,翠树含风叶叶香。

养拙久拚藏姓氏,致身安事巧文章。

汉庭卿相皆豪俊,不遇何妨白发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