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屋

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

阴通积水内,高入浮云端。

甚疑鬼物凭,不顾剪伐残。

东偏若面势,户牖永可安。

爱惜已六载,兹晨去千竿。

萧萧见白日,汹汹开奔湍。

度堂匪华丽,养拙异考槃。

草茅虽薙葺,衰疾方少宽。

洗然顺所适,此足代加餐。

寂无斤斧响,庶遂憩息欢。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我拥有阴江的竹子,能让炎夏清凉。
阴江竹生长在积水之处,高直入云仿佛仙灵。
我怀疑是鬼神借用了它们,不愿让人砍伐伤残。
竹林东侧如人脸般排列,门窗前永远凉爽宜人。
我珍爱它们已有六年,今日清晨却要砍掉千竿。
竹叶沙沙作响,水流汹涌奔腾声中。
竹林虽不华丽,却能让我修身养性,超脱世俗。
虽然草屋简陋,但对我的疾病和衰老稍有缓解。
顺应自然,满足于现状,这足以替代佳肴。
没有了砍伐的声音,希望能借此获得宁静与休息的乐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田园生活。开篇"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两句,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展示了它给人带来的清凉感觉,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受到它的凉意。"阴通积水内,高入浮云端"则形象地描述了竹子生长的环境,它们从水边一直延伸到云端,显得十分壮观。

诗人对于这些竹子的喜爱和珍惜,也通过"甚疑鬼物凭,不顾剪伐残"这两句表达出来。这里的"鬼物"可能指的是那些不理解自然之美的人,他们对这些美好的东西没有留恋,随意破坏。而诗人则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这些竹子有着深厚的情感。

接着,"东偏若面势,户牖永可安"表明了诗人希望借助这些竹子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居所。"爱惜已六载,兹晨去千竿"则显示了诗人对这片竹林的长久喜爱和珍视,他在清晨离开时割取了许多竹子。

"萧萧见白日,汹汹开奔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竹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阳光穿透竹林,溪水潺潺流淌。这里通过对声音和光影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声和景致的感受。

"度堂匪华丽,养拙异考槃"可能是在说这个简易的居所并不华丽,但它却能让人感到心灵上的宁静和满足。"草茅虽薙葺,衰疾方少宽"则表明尽管周围环境有些荒芜,但诗人的内心世界因为这些竹子而得到了一些慰藉。

最后两句"洗然顺所适,此足代加餐。寂无斤斧响,庶遂憩息欢"则是说,在这片宁静的环境中,诗人感到十分自在,这样的生活已经足够他满意,不需要更多的奢侈享受。没有了斧凿的声音,他终于能够放松地呼吸,享受这份平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竹林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的珍视,以及希望在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谒文公上方

野寺隐乔木,山僧高下居。

石门日色异,绛气横扶疏。

窈窕入风磴,长芦纷卷舒。

庭前猛虎卧,遂得文公庐。

俯视万家邑,烟尘对阶除。

吾师雨花外,不下十年馀。

长者自布金,禅龛只晏如。

大珠脱玷翳,白月当空虚。

甫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

久遭诗酒污,何事忝簪裾。

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

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

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

无生有汲引,兹理傥吹嘘。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野望因过常少仙

野桥齐度马,秋望转悠哉。

竹覆青城合,江从灌口来。

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

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铜瓶

乱后碧井废,时清瑶殿深。

铜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侧想美人意,应非寒甃沈。

蛟龙半缺落,犹得折黄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姜侯设脍当严冬,昨日今日皆天风。

河冻未渔不易得,凿冰恐侵河伯宫。

饔人受鱼鲛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

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

偏劝腹腴愧年少,软炊香饭缘老翁。

落砧何曾白纸湿,放箸未觉金盘空。

新欢便饱姜侯德,清觞异味情屡极。

东归贪路自觉难,欲别上马身无力。

可怜为人好心事,于我见子真颜色。

不恨我衰子贵时,怅望且为今相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