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因过常少仙

野桥齐度马,秋望转悠哉。

竹覆青城合,江从灌口来。

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

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在野外的小桥上马儿轻松走过,秋天的景色让我更加流连忘返。
翠竹覆盖着青城山,江水从灌口蜿蜒而来。
沿着进村的小路深入,发现有皱皮的栗子可以品尝。
直到高高的天空洒下最后一缕阳光,隐士仍未打算返回。

注释

野桥:野外的小桥。
悠哉:流连忘返的样子。
竹覆:翠竹覆盖。
青城合:青城山合抱。
樵径:砍柴的小路。
栗皱开:皱皮的栗子打开。
落尽:落下。
幽人:隐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行者在田园间漫步的景象。诗人站在野桥上,眼前的马儿排成一线,仿佛在等待着什么。转头望去,是那秋风轻拂下的悠然自得。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竹覆青城合”,诗人通过这种细腻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竹林给这座古城带来的静谧与包围。竹叶间透出的阳光,勾勒出一片片斑驳陆离的阴影,那份宁静似乎能让时光停滞。

“江从灌口来”,这里的江水仿佛是生命之源,自远古流淌至今,从那遥远的山谷中缓缓而来,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这种写法,表现了对自然界中水这一元素的崇敬。

“入村樵径引”,这几字则描绘了一种归乡的情景。樵夫的道路蜿蜒曲折,如同时间本身一般,引领着行者一步步走向那片熟悉而又充满诗意的田园之中。

“尝果栗皱开”,这里的“尝”字用得极妙,既表达了品尝的动作,又蕴含了一种细心体察的意味。果实在秋风的抚摸下逐渐成熟,而那层层叠叠的外皮则如同岁月的痕迹,记录着时间的流转。

“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最后两句诗则显得格外沉郁。夕阳西下,那高悬的太阳逐渐没入地平线,而那远处的幽居之人却似乎还没有结束他们的梦幻,也许是因为这份宁静让他们不愿离开,或者是时间在这里失去了它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追求与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孤独。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铜瓶

乱后碧井废,时清瑶殿深。

铜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侧想美人意,应非寒甃沈。

蛟龙半缺落,犹得折黄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姜侯设脍当严冬,昨日今日皆天风。

河冻未渔不易得,凿冰恐侵河伯宫。

饔人受鱼鲛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

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

偏劝腹腴愧年少,软炊香饭缘老翁。

落砧何曾白纸湿,放箸未觉金盘空。

新欢便饱姜侯德,清觞异味情屡极。

东归贪路自觉难,欲别上马身无力。

可怜为人好心事,于我见子真颜色。

不恨我衰子贵时,怅望且为今相忆。

形式: 古风

鹿头山

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

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

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

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

殊方昔三分,霸气曾间发。

天下今一家,云端失双阙。

悠然想扬马,继起名硉兀。

有文令人伤,何处埋尔骨。

纡馀脂膏地,惨澹豪侠窟。

仗钺非老臣,宣风岂专达。

冀公柱石姿,论道邦国活。

斯人亦何幸,公镇逾岁月。

形式: 古风

黄草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

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