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申屠教谕

学官本闲曹,博士非冗职。

人存政斯举,道在时乃适。

卓哉申屠君,令闻重圭璧。

耻随茂才名,羞蹈隐士迹。

前年擢乡书,比者承省檄。

束带主歙庠,横经拥师席。

想见百里间,文风变畴昔。

大音姑小鸣,浅蓄那浅测。

区区抱歆慕,所恨未良觌。

愿言执麟经,与子相扣击。

他年老韩门,敢用追湜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祎写给申屠教谕的赠诗,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以及对申屠教谕的敬仰之情。

诗中首先提到“学官本闲曹,博士非冗职”,表达了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对学者身份的尊重。接着,“人存政斯举,道在时乃适”强调了人才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卓哉申屠君,令闻重圭璧”是对申屠教谕的赞美,将他的名声比作珍贵的圭璧,极言其德行和声望之高。接下来的“耻随茂才名,羞蹈隐士迹”则表明申屠教谕不满足于一般的学术成就,也不愿意像隐士一样远离尘世,而是追求更崇高的理想和道德境界。

“前年擢乡书,比者承省檄”描述了申屠教谕过去和现在的职位变化,显示出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和影响。而“束带主歙庠,横经拥师席”则具体描绘了他在教育岗位上的形象,展现了他作为教师的风采。

“想见百里间,文风变畴昔”表达了诗人对申屠教谕在教育领域带来的积极变化的期待和想象。接下来的“大音姑小鸣,浅蓄那浅测”运用比喻手法,说明了教育的力量虽小,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就像大音希声,深藏不露。

最后,“区区抱歆慕,所恨未良觌”表达了诗人对申屠教谕的钦佩之情,以及未能亲自与其交流的遗憾。而“愿言执麟经,与子相扣击”则是诗人的心愿,希望有机会与申屠教谕一起探讨学问,共同进步。最后,“他年老韩门,敢用追湜籍”则表达了诗人对申屠教谕的尊敬,以及自己未来可能追随其脚步,成为同样优秀的教育者的决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不仅赞扬了申屠教谕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也体现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作品。

收录诗词(324)

王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 字:子充
  • 籍贯:义乌来山

相关古诗词

赠别高进道赴广西宪府

举酒且勿饮,请君听我歌。

我歌亦激烈,君行莫蹉跎。

圣主御宸极,治道臻泰和。

文章布海隅,玉帛来岩阿。

人生遘新会,鲜不自濯磨。

痛哭上贾策,笑谈决韩科。

经济一以展,功名良亦多。

维君瑚琏器,贵重含光华。

持以荐清庙,孰云或偏颇。

萧条岁年晏,坐使玄发皤。

终然棠溪精,百鍊非有他。

宪府新辟掾,简书起媕娿。

及兹复自傲,恐尔时已过。

由来九翮鸟,犹值一目罗。

勿谓行路难,且对双眉蛾。

桂林敛烟瘴,炎海恬风波。

道涂虽云远,行迈须逶迤。

为君陈此词,比赠珊瑚柯。

形式: 古风

次韵孙道士思仙

我本仙中人,所友皆飞仙。

飞仙亦何为,逍遥度遐年。

飙轮朝蓬岛,羽驾夕蕊渊。

周游无停踪,八极及九泉。

口咀三危露,手弄五色烟。

自从堕尘世,不复肩期佺。

念之恍如梦,使我心茫然。

何当返初服,淩虚恣孤鶱。

形式: 古风

赠别李千户

丈夫生世间,虽死期不朽。

宁令七尺躯,泯没百年后。

圣主居九重,太平日云久。

勾陈肃羽卫,列象应星斗。

柰何折冲具,往往犹掣肘。

豢养空复勤,骊黄纷牝牡。

徭蛮昔梗化,淮盗近兴丑。

奇策殊不闻,深恩讵堪负。

桓桓李将军,仗节海隅守。

铁甲萦绿縢,金符绾朱纽。

平生韬略书,披绎长在手。

智勇未及宣,青萍夜常吼。

先生制夷夏,武备殊不苟。

先事防不虞,威声詟飞走。

马援革裹尸,王罴箭如首。

一怀报国志,爵禄随亦厚。

双瓶送君别,行旆依官柳。

赠言岂徒为,醉击秦声缶。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金德元西园宴集得第字

旭日散微暄,乔林动清吹。

虽忻气候佳,颇觉众芳悴。

朋簪得稍盍,客屐随所憩。

华年嗟易徂,嘉会况难值。

开尊引清觞,有酒须尽醉。

情真略仪饬,理会忘物议。

维予二三子,夙宿谐深契。

岂无西掖才,未擢南宫第。

淹时姑陆沉,谁云果忘世。

独怜飘泊踪,萍蓬渺根蒂。

未知今日欢,明年复何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