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蓟北归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策马驰奔在蓟门之北,北风呼啸边地马鸣声哀。
远望山口只是苍茫一片,走出峡谷才见胡天豁然大开。
五将已经深入敌境,前军只有一半返回。
还有谁怜惜我这个失意之人,只好弹着长剑独自归来。

注释

蓟北:指蓟门以北。
蓟门,在今北京西南。
驱马:驰马。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豁达:豁然通达,形容开朗。
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
止半回:只有半数生还。
长剑独归来:诗人用此典指自己未受重用,报国无门。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战场上孤独归来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反思与个人的无奈。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这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情境,战马在寒冷的北风中悲鸣,渲染出一种战争的荒凉气氛。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辽阔的边疆地貌,远山连绵,开阔的天空与广袤的大漠相呼应,让人感受到战争所处的是一个辽阔而又孤寂的地方。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这两句透露出战事的紧张和混乱,五位将领已经深入敌阵,而前线的军队却只得到了命令返回一半,这种断续的动作似乎暗示着战争的无常与混沌。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最后的两句,则是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和自我安慰。诗人用“谁怜”表达了对无法实现战功、不得志的哀伤,而“长剑独归来”则显示出一种孤独与坚强,尽管战争的残酷让他不得不带着失意独自返回,但那长剑似乎成为了他坚持信念和力量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战场上个人的情感流露,构建了一幅生动的战争画卷,同时也触及了人性的孤独与坚韧。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别从甥万盈

诸生曰万盈,四十乃知名。

宅相予偏重,家丘人莫轻。

美才应自料,苦节岂无成。

莫以山田薄,今春又不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别王八

征马嘶长路,离人挹佩刀。

客来东道远,归去北风高。

时候何萧索,乡心正郁陶。

传君遇知己,行日有绨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别韦五

徒然酌杯酒,不觉散人愁。

相识仍远别,欲归翻旅游。

夏云满郊甸,明月照河洲。

莫恨征途远,东看漳水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别韦兵曹

离别长千里,相逢数十年。

此心应不变,他事已徒然。

惆怅春光里,蹉跎柳色前。

逢时当自取,看尔欲先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