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徒然酌杯酒,不觉散人愁。
相识仍远别,欲归翻旅游。
夏云满郊甸,明月照河洲。
莫恨征途远,东看漳水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别离时的情感体验和旅途中的景象。诗人在远行前夜,独自一人酌酒,以此来消解内心的忧愁。然而这种安慰是短暂的,因为朋友们依旧要分离,而自己的归程又充满了未知。
"夏云满郊甸,明月照河洲"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夏夜的景象,天空中布满了云朵,大地上的河流在清澈的月光下闪耀。这些自然美景本应令人心旷神怡,但诗人却无法从中获得安慰,因为他的心思已被远行和别离所占据。
最后,"莫恨征途远,东看漳水流" 表达了诗人对长久旅途的无奈,以及面对自然景观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漳水是古代指代河流的一种说法,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的家乡或者他所向往的地方。诗人虽然劝慰自己不要过于哀伤,但这种淡淡的忧愁仍旧弥漫在心头。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不详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离别长千里,相逢数十年。
此心应不变,他事已徒然。
惆怅春光里,蹉跎柳色前。
逢时当自取,看尔欲先鞭。
碣石辽西地,渔阳蓟北天。
关山唯一道,雨雪尽三边。
才子方为客,将军正渴贤。
遥知幕府下,书记日翩翩。
昔日京华去,知君才望新。
应犹作赋好,莫叹在官贫。
且复伤远别,不然愁此身。
清风几万里,江上一归人。
离人去复留,白马黑貂裘。
屈指论前事,停鞭惜旧游。
帝乡那可忘,旅馆日堪愁。
谁念无知己,年年睢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