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浣溪沙·白杏花》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夏孙桐所作,通过对白杏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与情感投射。
首句“许为寒梅作后身”,以寒梅作为对比,暗示白杏花虽在冬末春初开放,但其品质与寒梅相似,同样坚韧不屈,展现出一种高洁的气质。接着,“却怜眉靥尚含颦”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白杏花的花瓣比作女子的眉眼,含着愁容,赋予花朵以情感,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依依别是一般春”则进一步强调了白杏花不同于其他春天花卉的独特魅力,它在春日中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美丽。接下来,“梦雨飘时如有恨,颓阳抹处了无痕”两句,通过想象中的雨滴和夕阳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白杏花在自然界中的短暂与易逝,以及诗人对其美好而短暂存在的感慨。
最后,“酡颜羞煞玉楼人”一句,以“玉楼人”比喻那些生活在繁华世界中的人们,通过“酡颜”(脸红)这一形象,表达了白杏花的美丽让“玉楼人”为之羞愧,突出了白杏花的高雅与纯洁,以及它在诗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白杏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美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