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寝

读书常厌烦,燕处意坐驰。

动静两不适,尘劳败天倪。

目昏生黟花,耳聩喧鼓鼙。

沈忧愁五神,倦剧委四支。

不聊终日堪,况乃久远期。

投书曲肱卧,天游从所之。

是身入华胥,彷佛胜初时。

春蚕眠巨箔,夏蜩化枯枝。

今之隐几者,岂有异子綦。

觉寐须臾閒,良亦休我疲。

乃知大觉梦,盖此德之归。

谁为今日是,二十二年非。

形式: 古风

翻译

读书常常感到厌倦,静坐时心神却飘忽不定。
无论是动是静都让我不适,世俗劳碌磨损了心灵的宁静。
视力模糊如见黑花,耳朵被嘈杂声淹没,如同战鼓擂响。
深重忧虑困扰着五脏六腑,疲惫不堪使我四肢无力。
整天如此难以忍受,更何况遥遥无期的未来。
放下书信,屈臂而卧,让心灵自由游荡。
此刻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梦境,比最初更加美好。
春天的蚕在大箔上熟睡,夏天的蝉变为枯枝。
如今的隐士,难道与古人有何不同吗?
片刻的醒睡交替,确实能让我暂时休息。
这才明白,真正的觉醒就是从疲劳中解脱出来。
是谁说今天的我并非昨日,这二十二年来的生活并非虚度。

注释

厌烦:感到厌倦。
燕处:静坐。
尘劳:世俗劳碌。
天倪:天性的界限。
黟花:形容视力模糊。
鼓鼙:战鼓。
沈忧:深重忧虑。
四支:四肢。
投书:放下书信。
华胥:传说中的理想境界。
子綦:古代隐士。
觉寐:醒睡。
大觉梦:觉醒后的状态。
德之归:道德修养的归宿。

鉴赏

这首诗名为《午寝》,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日常读书生活的厌倦和内心的烦躁,他感到静坐时思绪纷飞,动则身心疲惫,尘世劳碌使他难以安宁。诗人描述了自己眼睛昏花、耳朵充塞嘈杂的声音,身心疲惫不堪,无法享受完整的一天,更别提长远的目标了。

在困顿之余,诗人选择放下书卷,以曲肱而卧的方式进行短暂的休息,想象自己如同进入了一个美妙的梦境——华胥国,身心得到了片刻的解脱。他将这种状态与春蚕在大箔上睡眠、夏蝉变为枯枝的自然变化相类比,暗示自己的心境有所转变。

诗人认为,这样的隐逸生活虽然简单,却能带来片刻的宁静和休息,让他意识到真正的醒悟如同一场梦,其实是内心追求宁静和德行的结果。最后,他反思过去二十二年的经历,感慨今天的平静正是对过去疲惫生活的解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午睡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忙碌生活的厌倦和对心灵宁静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双井茶送子瞻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形式: 古风

太平寺慈氏阁

青玻瓈盆插千岑,湘江水清无古今。

何处拭目穷表里,太平飞阁暂登临。

朝阳不闻皂盖下,愚溪但见古木阴。

谁与洗涤怀古恨,坐有佳客非孤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文安国挽词二首(其一)

七闽家举子,百粤海还珠。

往日推忠厚,穷年领转输。

一床遗杖屦,万事委锱铢。

岂有苍茫恨,归巢未拮据。

形式: 五言律诗

文勋真赞

荣如辱如,谁丧谁得。萃如嗟如,不见声色。

为吏不残,去其败群。好贤喜士,黾勉而勤。

子克家,吾税驾。舍几而寝,漠然即化。

眉目在图,慰尔时思。蔼然粹温,似无恙时。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