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学绣湾》由清代诗人黄德贞创作,通过对西施的追忆与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女子技艺与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行人犹是说西施”,开篇即以西施这一历史人物作为引子,引发人们对古代美女及其故事的遐想。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美貌与才艺广为流传,成为后世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此句通过“犹是说”三字,强调了西施的故事在后人心中依然鲜活,其影响力经久不衰。
次句“歌舞当年刺绣迟”,将西施的歌舞与刺绣技艺联系起来,暗示了她不仅容貌出众,技艺也十分高超。这里的“迟”字,或许暗含着西施在享受生活之乐的同时,也不忘提升自我,追求艺术的完美境界。这不仅是对西施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古代女性多才多艺形象的一种描绘。
后两句“香骨只今何处所,云迷荒草晓风吹”,则转向对西施命运的感慨。通过“香骨”一词,诗人将西施的肉体与精神之美凝结在一起,表达了对这位古代佳人的深切怀念。然而,“只今何处所”四字,又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哀愁,暗示西施最终的命运已不可知,她的故事随着时光流逝而逐渐模糊。最后,“云迷荒草晓风吹”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云雾缭绕,荒草丛生,清晨的微风轻轻吹拂,既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也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整体而言,《学绣湾》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西施的美丽与才华,更蕴含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沉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