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感(其四)

疾雨横风近画檐,春人小极只淹淹。

讨方重读桐君录,请命时烦太史占。

靧面从来非悦怿,齐心还许有针砭。

禽言格桀难舒郁,愿奋雷霆启户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鉴赏

这首诗《春感(其四)》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何振岱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风雨交加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与思考。

首联“疾雨横风近画檐,春人小极只淹淹”,开篇即以疾风骤雨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渲染出一种压抑和沉闷的氛围。“疾雨”、“横风”、“画檐”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场景,而“春人小极只淹淹”则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短暂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叹。

颔联“讨方重读桐君录,请命时烦太史占”,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回顾古代医书《桐君录》,寻求治愈身心的良方;同时,又祈求天命,希望在困难时刻能得到命运的指引。这一联反映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思考与探索,既有对传统智慧的尊重,也体现了对未知命运的敬畏。

颈联“靧面从来非悦怿,齐心还许有针砭”,转而探讨了面对困境时的态度与方法。诗人认为,面对生活的挑战,不应只是消极逃避或自我安慰,而是应该积极面对,寻求改变。这里的“靧面”比喻内心的洗涤,“齐心”则强调团结协作的力量,而“针砭”则是指批评与建议,鼓励人们在困难中勇于反思,寻求进步。

尾联“禽言格桀难舒郁,愿奋雷霆启户潜”,以禽鸟的鸣叫难以表达心中的郁闷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渴望像雷霆般的力量,能够冲破束缚,开启心灵的门户,释放积压已久的情绪。这一联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也寄托了对未来光明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风雨的景象,以及诗人对生活、自我、未来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175)

何振岱(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觉庐、悦明,晚年自号梅叟。师从名儒谢章铤,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被江西布政使沈瑜庆聘为藩署文案。辛亥革命后在福州主纂《西湖志》兼《福建通志》。擅画能琴,书法融碑帖于一炉,功力深厚。诗作成就亦高,以其深微淡远、疏宕幽逸的诗歌美学在闽派中独树一帜,是“同光体”闽派的殿军人物

  • 号:心与
  • 籍贯:侯官县(今福建福州市区)
  • 生卒年:1867~1952

相关古诗词

凤凰池边一石可坐,旧偕碧琴游塔江寺途中每憩此,重过黯然有作

旧日洪塘路,离肠江水回。

眼枯松底石,曾坐碧琴来。

失侣友世人,遭伤比饮镞。

四海一碧琴,爱我如骨肉。

汝亦有谁与,秋坟自苦吟。

孤魂违我梦,在日日相寻。

此石故依然,碧琴汝何处。

深交不到头,人间罕全趣。

形式: 古风

游龙潭宿听水第二斋

龙不蛰于潭,飞挂丛竹里。

长吟不断云,更吐无尽水。

一白夹涧花,孤晶含石髓。

竹身洗更绿,山气凝欲紫。

春深时雨足,龙意若有喜。

长将翔雷霆,焉肯容鳣鲔。

夕照渡木梁,大风震楼几。

万壑助之喧,百虫绝于耳。

众绿劈尺天,断崖若垣垝。

月出水声中,不知雨既止。

岩居爱下弦,高咏过卅载。

熟知易世游,孤光悲桑海。

无睡此徘徊,奇怀郁廦廆。

栖鸟亦翻飞,影落众峰底。

平明穿竹去,掬水一漱齿。

灵氛荡疏襟,闻声犹十里。

形式: 古风

十四日游旧绘春园,花十余本盛开

相待不相遇,凄凄离恨天。

孤清如此树,冷落向荒烟。

闲步足闲赏,山边又水边。

心期无说处,百匝为芳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龚九鹤葬

临歧一恸涕汍澜,抚我平生死友棺。

黯黯相看亲骨肉,寥寥知己白衣冠。

人天何处寻归路,风雨无情作暮寒。

从此北邙坟上望,白杨黄土两漫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