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丘

山河融结皆奇状,此丘之形谁与创。

一成为敦再为陶,二帝昌时已询访。

至今禹贡名字存,气势仍容菏泽傍。

普天率土此其中,杂遝舟车来四向。

分茅开国南面尊,屡致千金谢齐相。

尔来日月几春冬,兴废相寻人物上。

纷纷万事已尘埃,此丘迤逦初无恙。

平生苦死嗜登临,准拟携筇事疏放。

冷云寒日满荆榛,蕞尔令人重悽怆。

会须东走泰山颠,纵目乾坤更何障。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鉴赏

这首诗《陶丘》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对陶丘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形态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首句“山河融结皆奇状,此丘之形谁与创”,开篇即以山河的壮丽奇景引入,点出陶丘的独特形状,引人遐想。接着“一成为敦再为陶,二帝昌时已询访”两句,通过历史典故,暗示陶丘在古代便已受到重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至今禹贡名字存,气势仍容菏泽傍”则进一步强调了陶丘在地理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接下来“普天率土此其中,杂遝舟车来四向”描绘了陶丘作为交通枢纽的繁荣景象,显示出其在历史上的战略价值。

“分茅开国南面尊,屡致千金谢齐相”两句,通过描述陶丘在政治上的影响,展现了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角色。随后,“尔来日月几春冬,兴废相寻人物上”则以时间的流转,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纷纷万事已尘埃,此丘迤逦初无恙”两句,对比历史的沧桑与陶丘的恒久不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永恒力量的敬畏。最后,“平生苦死嗜登临,准拟携筇事疏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希望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释放。

“冷云寒日满荆榛,蕞尔令人重悽怆”描绘了陶丘在特定季节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深沉的氛围。“会须东走泰山颠,纵目乾坤更何障”则以对更高远目标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

综上所述,《陶丘》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通过对陶丘这一具体地点的描绘,展现了其在历史、文化、政治等多个层面的重要意义,以及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默坐有感

后悔宁可追,称误岂容数。

试观古来人,何以为先觉。

一日三省躬,此事在力学。

年光捷霜蹄,我心羞龌龊。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次韵罗正之提刑见寄

天边故人赠明月,恍惚如临沧海阔。

几年麈尾阻清谈,一日中肠宽百结。

钟君骨朽谁能琴,流水高山犹到今。

平生宫徵愧伯牙,邂逅夫子还知心。

相期端欲追前古,诸事斯言逃责数。

青云穷达岂须论,廊庙由来齐子午。

形式: 古风

王景亮携晁无咎清美堂记来求诗为赋此一篇

先生不出二十年,幅巾种树老卢泉。

卢泉水木清且妍,筑堂流水茂树间。

晁侯作记笔如椽,画栏素壁青瑶镌。

明珠白璧光射天,先生矜诧喜欲颠。

春归野岸绿漪涟,青山东缺如断环。

雪消风软山苍然,杏梢红破胭脂寒。

先生醉狂梦思山,自驾草车束尘编。

上堂读书门画关,金徽朱丝弄猗兰。

相思古人太古前,若非豪士鲁仲连。

即是幽人梁伯鸾,先生好学老益坚。

少时不信功名艰,青衫屡补履决穿。

晚知有命绝可怜,归来自买汶上田。

䆉稏香露凝秋殷,只知留客有酒钱。

肯问釜粥寒齑酸,拖金曳绣卷晓班。

何似布褐暖且宽,先生所愿一何廉。

贵人孰与先生贤,朱门铜臭厨肉膻。

夜阑白月照管弦,美人一笑夭桃燃。

安知贤达死丘园,正恐后世终无传。

此意已输先生先,我今欲归无由缘。

蕙帐依约闻清猿,何时相从一醉眠。

梨花杨柳傍禁烟,曾点浴沂春衣单。

德公渡沔应已还,山中桂枝聊攀援。

形式: 古风

三朡亭

结构安在哉,荒凉但郊薮。

无言对斜阳,庐儿亦搔首。

唯馀旧时春,年年暗榆柳。

弃置勿复论,兴衰古来有。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