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草堂

放棹花溪去,重来访草堂。

菰蒲依静渚,杨柳绕回塘。

野堑棨高下,山墙竹短长。

槁梧含古色,瘦菊减清香。

鼙鼓檛三叠,旌旗列两行。

花娘纷舞袖,座客竞飞觞。

酱蘸生葱白,齑浇熟韭黄。

洪炉催捲饼,匕首割烧羊。

大笑诸公醉,高谈小子狂。

城关犹未掩,冠盖已飞扬。

鸟语青松里,人行锦树傍。

杜陵轻出峡,千古隔潇湘。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划船前往花溪,再次探访我的草堂。
茭蒲静立在水边,杨柳围绕着曲折的池塘。
田野间的土埂高低起伏,山墙边的竹子长短参差。
枯萎的梧桐充满古老的气息,瘦弱的菊花香气淡雅。
战鼓声三叠响起,军旗排列成两行。
美女们挥舞着衣袖翩翩起舞,宾客们竞相举杯畅饮。
用生葱和酱料调味,熟韭菜黄拌以细碎的腌菜。
大锅中快速翻煎饼子,匕首切割烤羊。
大家开怀大笑,年轻人高谈阔论。
城门还未关闭,官员们的车马已扬起尘土。
鸟儿在青松间歌唱,人们漫步在锦绣般的林荫道旁。
我轻装离开杜陵,从此与千年的潇湘山水相隔。

注释

棹:划船的桨。
草堂:诗人简陋的居所。
菰蒲:水生植物,古人常用来做食物。
棨:古代的一种木制官印或仪仗队的标志。
槁梧:干枯的梧桐树。
酱:调料。
匕首:古代短剑。
冠盖:官员的车马仪仗。
鸟语:鸟儿的鸣叫声。
杜陵: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附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返草堂时的景象和心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与生活的情趣。首句“放棹花溪去,重来访草堂”表明诗人乘船游历于花溪,并再次来到草堂这个熟悉的地方,既有归属感,又有继续前行的意味。

接下来的几句“菰蒲依静渚,杨柳绕回塘。野堑棨高下,山墙竹短长”通过对水生植物、溪流和山墙的描写,勾勒出一个宁静而又生动的自然景观,诗人似乎在强调自己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槁梧含古色,瘦菊减清香”则是对植物特有的气息和颜色的描绘,通过对古树和瘦弱菊花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岁月沧桑与淡雅脱俗的情怀。

中间几句“鼙鼓檛三叠,旌旗列两行。花娘纷舞袖,座客竞飞觞”描绘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宴席场景,通过对音乐、舞蹈和饮宴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一种欢乐与豪迈。

“酱蘸生葱白,齑浇熟韭黄。洪炉催捲饼,匕首割烧羊”则是对美食享受的细节描写,诗人通过对食物烹饪过程的刻画,传递出一种生活的满足和快乐。

最后几句“大笑诸公醉,高谈小子狂。城关犹未掩,冠盖已飞扬”表现了宴席上的欢愉和诗人自己的豪放与疯狂,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描写(城门尚未关闭,而人的情绪已经飞扬),突出了生活中的自由与无拘。

“鸟语青松里,人行锦树傍。杜陵轻出峡,千古隔潇湘”则是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最后一次描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与回顾,以及自己在时间长河中的位置。

整首诗通过丰富多彩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情感体验以及他对于大自然、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42)

汪元量(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酬隐者刘桃冈

食既弹长铗,囊悬少错刀。

功名须汝辈,诗酒且吾曹。

强项贫而乐,扬眉气自豪。

北来鱼字密,南去雁书高。

拟折渊明柳,重寻梦得桃。

明珠忽委赠,价重九方皋。

形式: 排律 押[豪]韵

七月初七夜渡黄河

长河界破东南天,怒涛日夜如奔川。

此行适逢七月夕,妖氛散作空中烟。

牛郎织女涉清浅,支机石上今何年。

扬帆一纵万里目,身世恍若槎中仙。

仰看银河忽倒泻,月明风露何娟娟。

狂来拔剑斫河水,欲与祖逖争雄鞭。

扣舷把酒酹河伯,低头细看河清涟。

平生此怀具已久,到此欲说空回旋。

嗟予不晓神灵意,咫尺雷雨心茫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女道士王昭仪仙游词

吴国生如梦,幽州死未寒。

金闺诗卷在,玉案道书闲。

苦雾蒙丹旐,酸风射素棺。

人间无葬地,海上有仙山。

形式: 五言律诗

小桃源入三岩观鱼

眉州城外小桃源,行入三岩涧水喧。

人近碧潭才抚掌,唤鱼出洞跳龙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