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道士王昭仪仙游词

吴国生如梦,幽州死未寒。

金闺诗卷在,玉案道书闲。

苦雾蒙丹旐,酸风射素棺。

人间无葬地,海上有仙山。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吴国的人生仿佛一场梦境,幽州的死亡还未冷却。
金闺中的诗歌卷仍在,玉案上的道书空闲无用。
苦涩的雾气笼罩着红色的灵柩,凄凉的风吹过白色的棺木。
世间已无安葬之地,唯有海上仙山遥不可及。

注释

吴国:指古国吴,这里可能象征着逝者曾经的生活背景。
幽州:古代行政区划,此处可能暗示逝者亡故之地。
金闺:富贵人家的内室,代指贵妇人的居所。
玉案:精致的书案,常用于读书或修行。
丹旐:红色的丧幡,表示丧事。
素棺:白色的棺材,象征朴素或哀悼。
葬地:墓地,安葬之处。
仙山:神话中长生不老的地方,象征理想或超脱。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汪元量所作,名为《女道士王昭仪仙游词》。从艺术风格上看,这是一首借用仙境描写现实哀艷之情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无尽哀愁的情感。

"吴国生如梦,幽州死未寒。"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主角色的生命历程描绘得恍惚若梦,生与死之间仿佛没有明显的界限,给人以一种宿命感和悲凉感。

"金闺诗卷在,玉案道书闲。" 这两句则是对女道士王昭仪仙游生活的一种描绘,她或许拥有高雅的物质享受,如金闺、玉案,以及文学修养,但这些都无法掩盖她的内心世界的寂寞和悠长。

"苦雾蒙丹旐,酸风射素棺。"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逝去岁月的无尽哀愁,以及对生离死别的深刻感慨。丹旐即仙山之上的云雾,而这里却被苦雾所蒙蔽,显得凄凉;素棺则是白色的棺木,被酸风射击,更增添了悲凉。

"人间无葬地,海上有仙山。"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在诗人的笔下,现实世界已经没有安葬之所,只能向往于海上的仙山,以求得精神的解脱和永恒。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将现实与幻想、生死与永恒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美好事物无尽的追寻。

收录诗词(542)

汪元量(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小桃源入三岩观鱼

眉州城外小桃源,行入三岩涧水喧。

人近碧潭才抚掌,唤鱼出洞跳龙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山东飞放

天子出猎山之东,臂鹰健卒豪且雄。

我欲从之出云中,坐看万马如游龙。

形式: 七言绝句

云安闻鹃

云安风景愚能说,苍峡风掀浪如雪。

杜鹃叫得口流血,染遍山花归不得。

臣甫再拜哦新诗,诗成甫也成愁绝。

都人重是古帝魂,敬重此鸟心不辍。

不知此鸟知不知,四时叫得巴山裂。

却忆群姬左右趋,三十六宫醉花月。

形式: 古风

天山观雪王昭仪相邀割驼肉

北征已十年,抑郁悲局促。

拄杖看天山,雪光皎如玉。

满目鹯鹰飞,晴天猎鸿鹄。

羁人灶无炊,竟夕枵其腹。

美人塞边来,邀我分豆粥。

手持并铁刀,欣然割驼肉。

勿诮草堂翁,一饱死亦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