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里中原役,北风天正凉。
黄沙漫道路,苍耳满衣裳。
野阔人声小,日斜驹影长。
解鞍身似梦,游子意茫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秋季的中原地区行走时所见所感。开篇“万里中原役,北风天正凉”两句,以宏大的画面展现了广阔的中原大地和清凉的北风,设置了整个诗歌的氛围。"黄沙漫道路,苍耳满衣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路上的黄沙和身上的苍耳,让人感受到旅途中的艰辛与孤独。
接着,“野阔人声小,日斜驹影长”两句,则通过荒凉的野地、微弱的人声以及夕阳下的长长驹影,传达出一种寂静和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解鞍身似梦,游子意茫茫”表达了旅人在途中偶尔休息时,那种恍惚如梦的感觉,以及内心深处对远方的向往与迷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寂寞中带着淡淡乡愁的情怀。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秋天的意象,将旅途中的孤独与心中的茫茫之情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秋色渲染下的行旅图。
不详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山河千里在,烟火一家无。
壮甚睢阳守,冤哉马邑屠。
苍天如可问,赤子果何辜。
唇齿提封旧,抚膺三叹吁。
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总成尘。
孔明已负金刀志,元亮犹怜典午身。
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
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
断雁西江远,无家寄万金。
乾坤风月老,沙漠岁年深。
白日去如梦,青天知此心。
素琴弦已绝,不绝是南音。
青山围万叠,流落此何邦。
云静龙归海,风清马渡江。
汲滩供茗碗,编竹当蓬窗。
一井沙头月,羁鸿共影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