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风入松·初夏偶感》由清代词人吴尚憙所作,描绘了初夏时节的细腻情感与自然景象。
开篇“晴丝乍绾日初长”,以晴朗的细丝编织出夏日的悠长时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氛围。接着,“竹影幽窗”一句,通过竹影映照在幽静的窗户上,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雅与静谧。随后,“绿阴叶底黄鹂语,隔帘栊、风递馀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绿树浓荫下,黄鹂鸟欢快地鸣叫,其声音透过窗帘,伴随着微风传来阵阵余香,充满了生机与和谐。
“轻暖待裁纨扇,嫩寒犹透银床”则细腻地表现了季节的过渡,轻暖的天气让人期待着裁制纨扇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炎热,而夜晚的微寒仍能穿透银床,提醒着季节的更迭。这一段既体现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也蕴含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一春诗事去茫茫,有甚思量”表达了词人对于一整个春天的诗意创作逐渐消散的感慨,似乎在思考着如何继续捕捉和表达这转瞬即逝的美好。接下来,“近来学得参禅味,尽花开、花谢何妨”则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接纳自然变化的心境,认为无论是花开还是花落,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不必过分执着或忧虑。
最后,“欲把韶光留住,良辰美景华堂”表达了词人希望将美好时光定格,珍惜并享受眼前的良辰美景,即使是在华丽的殿堂中也不例外。整首词不仅描绘了初夏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