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里谷与济之君祥仲宽李德方朱寿之姚子昂

太行巍巍形势尊,造物设险雄中原。

巨灵一朝擘石裂,连峰忽断开山门。

侵云直上几千尺,挂壁一径愁攀援。

十步回头五步坐,慄慄汗出如浆翻。

清风掖至最高顶,下视寰海尘埃昏。

天坛咫尺若有待,顾我不往惭食言。

世间好处岂不爱,脚力虽尽心常存。

为君试写远游兴,夜半月出清吟魂。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九里谷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诗中以“太行巍巍”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太行山脉的雄伟壮观,作为中原大地的天然屏障。接着,“巨灵一朝擘石裂”,运用神话传说,生动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仿佛天地间的一次震撼性的力量释放,使得连绵的山峰在一瞬间断裂,形成了一道通往未知的门户。

“侵云直上几千尺,挂壁一径愁攀援”,描绘了登山之路的艰难险峻,云雾缭绕,峭壁陡立,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诗人用“十步回头五步坐,慄慄汗出如浆翻”来表达这种紧张与恐惧,但同时也暗示了对美景的渴望和不畏艰险的决心。

登上山顶后,“清风掖至最高顶,下视寰海尘埃昏”,诗人站在高处,俯瞰整个世界,感受到一种超脱凡尘的宁静与辽阔。远处的“天坛咫尺若有待”,似乎在召唤着诗人,激发了他内心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世间好处岂不爱,脚力虽尽心常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即使身体疲惫,心灵却始终充满热情与向往。他决定为这次远游的经历写下诗歌,夜晚月光下的吟诵,更是将这份情感升华,成为永恒的记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深刻揭示了人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与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剥莲蓬

相将去采秋江莲,青房戢戢实且圆。

倒靫收菂亦可喜,春笋未剥空流涎。

玉井有花开十丈,至今依旧藕如船。

试索绿茎不寻藕,与谁共此从巢仙。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辽漆水郡王降虎

秋风渐高秋草衰,空山校猎千骑围。

突然有物势□猛,万里侯相食肉肥。

横行妥尾不畏逐,挟□似有百步威。

当时扈从懦于鼠,虽欲下车人其非。

将军一奋跃身出,气雄志勇捷若飞。

攘臂搏虎虎负去,须臾□皮擒虎归。

北方锐儿皆好武,无愧疋马及短衣。

声名赫赫耀前古,却笑冯妇胆力微。

胙田命氏报恩异,至今漆水生光辉。

君不见射石李广一箭亦可喜,死不封侯知者希。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遗善堂

君不见遗子韦侯只一经,相门出相那在金满籯。

又不见燕山教子以义方,灵椿老去五枝丹桂芳。

破散钱堆一百屋,紫微不愿有子如窟郎。

陷为天下轻薄子,伏波不愿有子学季良。

身前身后事茫茫,我恤我躬犹未遑。

长把贤愚挂怀抱,请看积善之家遗善堂。

形式: 古风

赠出家张翔卿

大袖斜襟粗布袍,髻丫撑似弥明高。

滑稽自谓世可玩,清净不守形徒劳。

百年光景已强半,容易便把青春抛。

欲向蓬壶寻福地,柰何龙伯钓后负山无海鳌。

欲驾天风朝帝阙,柰何巫阳去后九虎守关牢。

养生未获一溉力,那忍遽绝平生交。

但令造物哀正直,岂肯屈曲从仙巢。

留侯学道欲轻举,尚且强食扶金刀。

安期当年本策士,意气直谒扛鼎豪。

平地作仙亦不恶,或恐上界官府名难逃。

君不见醉吟居士不归海上山,又不见昌黎先生屈曲自世閒。

况非出尘风骨羽化难,夜叉白日守天关。

黄庭正恐坐误读,铁锁纵垂那可攀。

我笑学仙王屋著道冠,只待河南李侯脱去然后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