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粟行

天寒村落家家忙,饭牛穫稻催涤场。

燎薪炊黍呼妇子,夜半舂粟输官仓。

大儿担囊小负橐,扫廪倾囷不须恶。

县胥里正不到门,了得官租举家乐。

去年有米不愿馀,今年米白要如珠。

路傍老人拍手笑,尽道官兵嫌米粗。

良农养兵与胡竞,胡骑不来自亡命。

田家终岁负耕縻,十农养得一兵肥。

一兵唱乱千兵随,千家一炬无孑遗。

莫养兵,养兵杀人人不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输粟行》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描绘了农民在官府征粮压力下的生活境遇,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

诗中开篇“天寒村落家家忙”,描绘出冬日里村落中农民忙碌的景象,他们忙着喂牛、收割稻谷、清理场地,为即将到来的官府征粮做准备。接着,“燎薪炊黍呼妇子,夜半舂粟输官仓”描述了夜晚,农民们点燃柴火煮饭,呼唤家人一起舂米,直到深夜,将粮食送往官仓。这种劳碌的生活,反映了农民对官府征税的无奈和沉重负担。

“大儿担囊小负橐,扫廪倾囷不须恶”,进一步展示了农民家庭的分工合作,大儿子负责搬运粮食,小儿子则可能帮忙背囊或做一些其他辅助工作。他们清扫仓库,倾倒粮食,无需抱怨,因为这是他们必须履行的义务。然而,“县胥里正不到门,了得官租举家乐”一句,讽刺了官府官员并未亲自到访,而农民却因完成征粮任务而感到全家欢欣,这反差强烈地揭示了官府与民间之间的矛盾。

“去年有米不愿馀,今年米白要如珠”表达了农民对粮食的珍惜和无奈,去年还有剩余的粮食不愿浪费,而今年的粮食却要像珍珠一样珍贵,可见粮食的稀缺和价值的提升。最后,“路旁老人拍手笑,尽道官兵嫌米粗”通过老人的笑声和官兵对米粒大小的挑剔,展现了社会对粮食问题的不同态度和反应。

“良农养兵与胡竞,胡骑不来自亡命。田家终岁负耕縻,十农养得一兵肥。”这一段揭示了农民为了供养士兵而付出的巨大代价,不仅耗费了大量资源,还牺牲了农民的生计。士兵们却并不为此感激,反而可能对粮食质量有所挑剔,这反映了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和矛盾。

“一兵唱乱千兵随,千家一炬无孑遗。莫养兵,养兵杀人人不知。”最后两句警示人们,过度依赖军事力量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和毁灭,呼吁不应再继续以牺牲农民利益来供养军队。

整首诗深刻地揭示了宋代社会中农民与官府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收录诗词(2047)

周紫芝(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字:少隐
  • 号:竹坡居士
  • 籍贯:宣城(今安徽宣州市)
  • 生卒年:1082-1155

相关古诗词

寒食曲

三月江南好春色,买酒家家作寒食。

男呼女唤俱出游,扶路醉归欢乐极。

街头尽日无人行,多在山村少在城。

踏歌赛愿一时了,上冢归来闻笑声。

岂料如今一百五,画戟满城椎战鼓。

子孙半作泉下人,薄酒不浇山上土。

死者已往生者存,随分欢娱各儿女。

烹鱼裹菜当盘飧,花作红妆鸟歌舞。

君不见江南江北多战场,去年白骨无人藏。

形式: 古风

木芙蓉歌

吴江十月霜华浅,秋空无云霜日暖。

芭蕉树暗帘幕垂,木芙蓉开红婉婉。

银床露重梧叶飞,金钱扫地秋兰萎。

无人自对秋风笑,黄菊葵花不同调。

慢绿妖红解醉人,徐娘未老秋娘少。

少年时节欢乐多,红莲影落秋江波。

若耶女儿白如玉,夜半采莲闻棹歌。

惊风吹浪鸳鸯起,回头日月飞梭里。

对花不饮今蹉跎,泪湿秋风当奈何。

形式: 古风

雍门行

忆昔长安昼闭门,胡兵四面如云屯。

嗣皇明圣日月出,尽刬宿蠹清妖氛。

黄门急诏忽夜下,驿骑四出争驰奔。

明朝都人看传首,贺客纵横各持酒。

利剑空膏六贵人,富贵回头信何有。

一身成粉骨成尘,当时近前丞相嗔。

高台曲池已荆棘,援琴谁作雍门吟。

形式: 古风

艨艟行

汉作楼船三百尺,江南父老何曾识。

船头击鼓转红旗,船尾踏车人不知。

君王英略似汉武,要挽江心射蛟弩。

天戈指日殄匈奴,先遣偏舟下江浦。

三年血满秋江红,洞庭摇落悲秋风。

漫山栅水作城寨,逆气不腥河伯宫。

惊涛捲地喷飞雪,艨艟一出千艘空。

将军自驾木城去,莫叹龙骧作阿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