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名为《鬼谷圮桥东山云房四图为金学士题》的第二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对历史人物与命运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神遇圮桥岂偶然”,以“圮桥”为引子,暗示历史人物之间的相遇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层的宿命或机缘。这里的“神遇”二字,既表达了相遇的神秘与超然,也暗含着对历史人物之间深厚情感与默契的赞美。
次句“君臣契合亦千年”,进一步阐述了君臣之间超越时间的默契与和谐,强调了在历史长河中,君臣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能够跨越千年,成为一段佳话。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高度评价,也是对理想政治关系的美好向往。
后两句“不逢龙准真明主,三杰何人解识贤”,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人才与明主的关系。前一句通过假设,指出如果没有遇到真正的明君,即便是杰出的人才也可能被埋没。后一句则提出疑问,即在众多的贤能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识别并重用这些人才。这两句诗揭示了人才识别与使用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才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命运、君臣关系、人才识别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性以及社会关系的独到见解,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