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俱所作的《癸巳岁除夜诵孟浩然归终南旧隐诗有感戏效沈休文八咏体作》中的第三首,名为“不才明主弃”。诗中以“沃壤有多稼,良工无废材”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技艺高超的工匠没有被浪费的情景,暗喻人才与机遇的关系。
接着,“固知时不弃,正坐老无媒”两句,表达了对时机与年龄关系的思考,认为时机不会抛弃人才,只是因为年老而缺少引荐的机会。这种观点既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也蕴含着对人才价值的深刻认识。
“病骥终难驾,寒花不易开”则运用比喻手法,将“病骥”比作有才能但因身体或环境原因难以施展的人才,将“寒花”比作在寒冷环境中难以绽放的花朵,形象地表达了人才在不利条件下难以发挥其潜力的困境。
最后,“古来天下士,取次没蒿莱”总结全诗,指出自古以来,许多有才华的士人往往在平凡甚至贫苦的生活中默默无闻,表达了对历史中那些未被发现或未能充分施展才华的杰出人物的感慨和同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探讨了人才与机遇、年龄与能力、环境与成就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才命运的深切关怀。